人大重阳网 刘元春:今年不宜过度强调 GDP 增长目标
当前位置: 首页  /   趋势研究  /   2020年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  

刘元春:今年不宜过度强调 GDP 增长目标

发布时间:2020-05-21 作者: 刘元春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特殊之年的中国如何动用非常之举,科学合理地利用政策工具,令中国经济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超级疫情和世界经济濒于萧条中稳住基本盘,令世人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接受大公网采访时表示,由于疫情本身以及政策等多元不确定性的叠加,因此不宜过度强调GDP增速的数字目标,建议在底线思维的基础上,强化“六保”,在分阶段达到底线目标的基础上设定较为弹性的增长区间。在保就业、保经济主体等目标分解下,建议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设定在“3.5%-5%”区间。

作者刘元春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本文刊于5月20日大公网。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特殊之年的中国如何动用非常之举,科学合理地利用政策工具,令中国经济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超级疫情和世界经济濒于萧条中稳住基本盘,令世人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接受大公网采访时表示,由于疫情本身以及政策等多元不确定性的叠加,因此不宜过度强调GDP增速的数字目标,建议在底线思维的基础上,强化“六保”,在分阶段达到底线目标的基础上设定较为弹性的增长区间。在保就业、保经济主体等目标分解下,建议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设定在“3.5%-5%”区间。


对中小微企业启动疫情补贴等超常规扶持政策


减税降费对于缓解疫情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冲击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而以再贷款以及普惠金融为核心的金融政策起到了辅助性作用。但必须明确的是,很多小微企业很难通过传统的金融工具和税收体系来获得当前的各种救助,特别是数量庞大的个体工商户,因此对于中小企业的救助必须在目前政策的基础上启动疫情补贴政策等超常规扶持政策,以维持这些经济主体的生存和基本运转,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


世界经济已经步入萧条期,世界经济的先行参数、全球金融参数、主要经济体的一季度增速以及未来失业的规模都宣告了世界经济在全球疫情蔓延中陷入萧条。因此,疫情蔓延特别是主要经济体先后出现经济社会的停摆将对中国外部环境产生极度的冲击:一是世界总需求急剧萎缩导致中国出口需求和订单大幅度下降;二是各国生产停摆直接导致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出现断裂,从而导致中国外贸的供给侧冲击;三是中美贸易冲突在疫情中恶化,围堵中国、孤立中国、围剿中国的国际舆论和各种脱钩行动将导致市场预期低迷和信心不振的局面;四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和汇率的动荡,将通过资金流动和汇率调整对中国外贸和金融市场带来明显的扰动。


加大内需扩展对冲外需下滑,加大保产业链和价值链力度


因此,中国要改变这种外部局面的政策有:1)加大内需扩展的幅度,有效对冲外需下滑带来宏观经济的波动;2)进一步强化出口的多元化,开辟新的出口市场,特别是在疫情救助和无接触经济贸易方面的出口;3)加大稳外贸的力度,通过内部采购,使部分外贸企业向内部市场转变;4)加大“保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力度,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疫情很可能加剧中美贸易脱钩和逆全球化的速度,各国也必将在经济安全意识强化的作用下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关键物质和技术的再布局,从而导致世界价值链缩短、多元化和脱钩化。但必须明确的是疫情只是一个加速剂,而不会从根本上导致全面脱钩和全球化的终结,全球化的收益以及资本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本轮逆全球化依然是阶段性调整,经济主权和国家新安全体系将部分回归,但不会从根本上替代全球化的基本体系。


新产业十分重要,特别是以5G为核心的新技术和新产业,这是我们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但在当前疫情超级冲击下的生死攸关的关口,新基建和新经济将面临“小马难拉大车”、“远水难解近渴”等问题,因此需要一揽子刺激计划,需要新旧产业、新旧基建同步扶持和发力。


通过要素市场改革打破全国各类市场壁垒


国内市场的一体化和全面升级十分关键,一方面要通过各种要素市场改革使全国产品和要素市场的各类壁垒能够打破;二是要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全面缓和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带来的经济循环和再生产深层次问题;三是进一步推行结构性改革,将我们面临的很多趋势性下滑因素有一个系统全面调整。四是构建新的激励相容、权责对称的新激励体系。(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twitter:rdcy in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