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2020 全国两会|人民大学代表委员之声
当前位置: 首页  /   趋势研究  /   2020年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  

2020 全国两会|人民大学代表委员之声

发布时间:2020-05-28 作者: 人大 

两会期间,来自人民大学的代表委员们,带着一片赤诚,奔赴履职为民的盛会。他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围绕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建言献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代表委员们的精彩观点,思考来自两会的“中国答案”。

刘伟



关键词


中国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问:不设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出于哪些方面考虑?


原因《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主要是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


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是依据今年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做出的决定。这不意味着经济增速不重要,更不是要放弃经济增速。总的来说,不设定具体量化目标,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更重要的是,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根本在于实现决胜全面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等三大战役、完成“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等,经济增长速度应服从这些发展目标的要求。


二问: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能如期实现吗?


虽然我们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但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是能够实现的。


需要强调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单单只有GDP这一个数量指标,关键在于“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需要着重解决不协调、不均衡的补短板问题。从这个角度说,今年增长速度不用太高,主要还是经济发展质量问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三大攻坚战取得重大胜利。这意味着,在同等的GDP增长下,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包容性更强、发展质量更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地更为充分。


此外,从国际影响力来看,在全球预计负增长的条件下,中国保持正增长,即使增长4%左右也是相当强劲的。如果这个增速能够实现的话,那么2020年中国经济占全球的比重,将从16%提高至17%左右,较往年明显提速。


三问:中国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应该如何应对?


当前经济运行确实面临一些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境外疫情加速蔓延,对出口需求的压制;居民收入和就业预期恶化,对消费需求的压制;未来高度不确定性,对投资需求的压制。


从短期因素看,这些不利因素仍会对下半年经济产生影响。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经济具有超强的弹性和韧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优势,持续释放强劲的需求拉动力,发展空间看我国地区发展结构、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发展梯度效应明显,各地区发展潜力在不断释放。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生产体系完备、产业链完整,应对疫情冲击的适应能力和修复能力很强。


——以创新研发为基础的日益成熟的产业体系,持续打造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还有,2020年以来,中国要素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将充分释放新一轮改革红利,进一步激发市场经济活力。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的制度优势,反周期和危机管控能力很强。


两会小故事


在接受完媒体的“云访谈”后,刘伟校长不仅以最快速度将近万字访谈文字实录核对了一遍,还在上面密密批注了详尽的修改意见——大到段落语句的调整,小到标点符号的修改。有网友留言说:“看到他们认真履职的样子,我就放心了。”

——摘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国日记·5月24日|抢话筒、写满字……

他们认真履职的样子,网友称看了很放心》


汤维建



关键词


民法典


我国之所以要编纂一部统一的民法典,主要原因在于:建国70多年来,我国颁布了大量的民法单行法规,这些法规内容庞杂,分散广泛,不仅存在一些法规相互之间不够协调的问题,而且老百姓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编纂一部统一的民法典,有助于立法科学性、体系性的提升,也有助于人民群众学习民法典,使用民法典,用民法典来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在我国整个法律体系中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法治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重大意义,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民法典是我国立法技术达到一定水平的展现。民法典是一个超大型立法,其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总则编、人格权编、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等多个领域,不仅要将过去的众多单行法规汇集在一起,而且要使之形成逻辑严密的系统化规范,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增添一些时代需要的内容,因而需要较高水平的立法能力。我们已经进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是我国民事立法上的一个里程碑。


二、民法典是公民权利的宣言书。民法典对公民权利的方方面面均有所规定,公民从摇篮到坟墓,都离不开民法典的保护。任何人可以不同其他法律打交道,但不能不与民法典打交道,因此,民法典是与每个人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是人们用来实现权利、维护权利的有力武器。民法典是一国世俗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民法典的出台对人民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其一,民法典强调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其二,民法典为新兴权利、新型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其三,民法典的出台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其四,民法典出台将激发我国社会的经济活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助力。


庄毓敏



关键词


居民债务风险


我国当前居民债务规模持续攀升,增速较快,疫情冲击下面临更大不确定性。居民债务增长是一把双刃剑,超过一定阈值后对消费的抑制作用更强。


第一,建立健全居民部门债务监测与预警体系,防范居民债务风险暴露。首先,广义的债务统计口径更有助于准确判断居民部门债务风险。目前我国居民部门债务统计口径局限于居民从金融机构中获取的信贷数据,居民通过非常规渠道获取的借贷规模尚无准确统计,因此居民部门债务水平往往被低估,隐藏了真实的居民债务风险。


第二,建议监管部门在开展微观家庭金融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居民部门债务监测体系,并对影响居民债务增长的供给侧因素、需求侧因素以及资产价格波动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捕捉居民部门债务规模、结构的变化。


第三,国际上经常采用居民部门杠杆率进行国家间的对比,但该指标并不能揭示居民部门债务的结构性特征,也不能准确衡量居民部门债务风险与压力状况。因此,监管部门可借鉴美国、韩国等国家的居民债务管理经验,引入债务收入比、债务偿付比率等统计指标作为居民部门债务风险的先行指标,对居民部门债务情况进行监测和预警。


第四,审慎运用宏观调控工具,有效控制居民部门债务增速。国际上通行的管控居民部门住房贷款的宏观政策工具包括货币政策(利率)、财政政策(税收)以及宏观审慎政策(逆周期信贷政策等)三类。实践中应注重三类政策的协调配合,有针对性地选择政策工具,避免对宏观经济产生其他不利影响。


第五,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保持居民部门债务的可持续增长。首先,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其次,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居民消费行为的真实性审查,杜绝以虚假方式套取资金流入其他领域。通过金融消费者教育增强居民债务风险意识,保持合理的债务规模,增强居民应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能力。


张风雷



关键词


民族宗教工作,国家减灾博物馆


《政府工作报告》既振奋人心、鼓舞精神,又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特别是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付出牺牲,疫情防控取得重要战略成果,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振奋人心。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也对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巨大变数有高度清醒的认识和准备,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而是集力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守住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是符合实际、求真务实的战略举措,给人印象深刻。


在民族宗教工作领域,重申“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特别强调要“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指明了民族宗教工作的基本方向和主要着力点。有一段时间,“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得少了,引起了社会上各相关方面、相关人士的疑惑和误解,对实际的宗教工作和宗教研究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应当说,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又重申这一点,对我们从事宗教研究和宗教工作均有重要指导意义。


建议设立国家减灾博物馆,使自古至今存留下来的种种相关信息,用一种动态的可视化形式完整、集中地展示出来,使其成为一个集文物保护、文献储藏、信息交流、功能模拟、国情教育、知识普及、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于一体的减灾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平台。


杨光斌



关键词


疫情下的中国与世界


何谓中国的“制度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积极性”以及国家-社会的合作能力上。过去我们老讲两个积极性即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改革开放催生了新的社会阶层,社会的积极性,比如各小区物业公司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三个积极性的基础上,国家-社会的合作治理至关重要,无论是微观市场主体还是个人,都表现出与国家的高度的合作性。国家-社会的合作,是中华文明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催生的市场经济也没有淡化这一传统。


此次疫情的爆发,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同时也来了一些治理方面的反思。人类社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过去还不为西方人理解,此次疫情说明,人类有共同的敌人,人类确实同呼吸共命运,因此更应该加强全球治理上的合作性。


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有三种:技术、资本和政治思潮。此次疫情加剧了有关国家的民粹主义思潮,孤立主义甚至会在一定时期流行,因此必然使得全球化受挫。但是,技术的推动力和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从中长期看,全球化难以阻挡,而且这次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化。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在全球多点爆发,国际舆论出现了一些批评中国政府的声音。一些观察家指责中国延误甚至是隐瞒了疫情相关信息,西方社会甚至还有人说中国应该为疫情负责。这是对中国崛起的一种移情性焦虑。

其实,国际上一些舆论对中国的批评不仅出现在此次疫情中,长期以来,西方一些国家不断对中国制度、中国模式提出批评和质疑,构建对中国意识形态的包围圈。


中国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话语权?“历史终结论”虽然终结了,但西方人骨子里对自己的制度还是很自信的,但中国以不同的道路和不同的制度发生起来,这对他们来说才是真正的威胁,所以在感情上和观念上都难以接受。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建立自己的话语权很重要,但说到底还是要以时间换空间,中国的持续性强大将根本性地改变他们的观念。


郑功成



关键词


GDP,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就是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是,无论GDP增速高低,无论世界经济如何衰退,中国今年都要将绝对贫困与区域性贫困现象送入历史,让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变为现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在“全面”,是惠及14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一系列指标表明了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奋斗,已经接近全面小康社会。但今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却给国计民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亦会带来强烈的外部冲击,因此,中央继提出“六稳”后又提出“六保”,并以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为重点来全面应对,以“六保”固“六稳”,以“六稳”求积极进取,无疑是十分理性、务实、智慧的重大举措。


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的关键,是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必须正视疫情冲击导致脱贫攻坚面临的更大困难,贫困劳动者就业不足、收入减少和贫困地区发展基础不稳、内生动力不足是现实问题。因此,在财政紧张的情形下仍须加大脱贫攻坚的投入力度,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资源和及时明确扶贫政策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实现从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到重视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从依靠外部强力投入到努力激发内生动力,从相对孤立地解决乡村贫困问题到同步推进城乡协同发展的转变,同时着力解决好贫困地区的就业问题、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唯有如此,才能在已经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实现从“两不愁三保障”到同步小康的升华。


总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不提GDP增长的具体目标,并不意味着今年的发展目标模糊,因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决然不变,这一目标任务较之以往的GDP增长指标更具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意义,所体现的正是人民至上、民生为重的国家意志,所遵循的正是中国全面现代化进程的战略与步骤。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twitter:rdcy in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