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张燕玲: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商业保理供应链机遇与挑战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张燕玲  /  

张燕玲: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商业保理供应链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0-11-17 作者: 张燕玲 

2020年11月3-4日,“2020国际保理和供应链金融大会”在深圳召开,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供应链金融委员会主任、中国银行原副行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燕玲女士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商业保理供应链机遇与挑战》,以下是发言实录,部分内容有删改。

2020年11月3-4日,“2020国际保理和供应链金融大会”在深圳召开,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供应链金融委员会主任、中国银行原副行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燕玲女士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商业保理供应链机遇与挑战》,以下是发言实录,部分内容有删改。


张燕玲:


我们中国的商业保理能发展起来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监管机构具有包容性,并且有责任担当,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所以保理公司来深圳注册。


第二个原因,非常好的民间组织。除了政府担当作为,还有行业协会这样的民间组织,有专委会、深圳保理协会等,每年定期组织会议,全国各地同行都来参加,在会议上产出的一些思想能够传播到全国各地去,所以我觉得这个非常好。


我特别希望我们的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的秘书长Peter Mulroy先生和东北亚区总监林晖先生能够一块儿把中国商业保理的发展的做法,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小企业,他们也都成立保理公司以后,我们商业保理就能够做双保理了。保理公司支持他们的小企业和中国互联互通,它的意义非常大了。


首先讲一下我们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刚刚结束的五中全会给我们各行各业提供了指导思想,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做好应对各种黑天鹅事件的方略。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统筹两个大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衔接,最重要的还要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确保不发生影响现代化进程的系统性风险,这里包括了很多很多的风险。


由于今年的疫情,使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极速恶化。我们面临着国际上前所未有的挑战,党中央及时调整了战略部署,新的发展观、双循环还有国企的三年改革行动方案等等。


如何按照中央的要求做好我们的工作?是我们每个单位首要的任务和重大课题。我们保理、供应链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工具,我们要了解经济政策的变化,要正确解读这些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我想给大家举一个案例,大家怎么来理解双循环?


双循环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市场化运作,兼并、收购混合制改革,优化价值链、稳定供应链,补短板、延伸产业链、拉长长板。内循环保证我们的内需,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能够更加依托国内的市场,实现良性循环。


内循环越顺畅越有利于构建国内的大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举个例子,中国建材集团。水泥是我们的一个方面,水泥大家都知道,过去一到水泥厂,离得大老远都得关车窗,满天的灰,烟囱冒黑烟,水泥取材的矿,半山给人家挖一个大坑,破烂不堪。


中建材把各类水泥厂并购起来,并了1000多家,然后分类、整合。首先从城里搬到郊外,淘汰落后产能,升级换代提高科技含量,美化厂区环境,净化空气,节约能源。水泥厂现在的废水都是用来发电的,没有废水了。研发出多种核电站、水电站使用的特种水泥,把城市中心的水泥厂都搬出去了,把水泥厂做成了花园式的工厂。更主要的是增加了它的含金量,使我们的水泥和水泥装备工程走向了世界,成为了全球最大,全球最好。国际上我们占到了65%市场,100多个国家的水泥装备是用我们的,所以它是一个典型的大循环。先把自己搞好了,升级了、科技含量高了,然后走向国际,占领国际市场。


后疫情时代是历史转折点。国内大循环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增效益,提升内涵,创新发展,超越自我。


供应链是这几个链,供应链补短板,产业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价值链优化。资产负债比例降低,收益稳定增长,负债减少。以高质量、高标准参与到国际大循环,需要我们卧薪尝胆,应对脱钩的挑战,相信这种商业模式,相信资本逐利的本质,打造最有竞争力的价值洼地,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和人才、技术参加到国际的循环,这个里面还有一个要保护好我们的“钱袋子”。


虽然国内经济基本面相对是优势,而且这个优势还会继续稳定的发展。我们的外汇市场基础发展得很稳,前几天我在21世纪写了一篇文章专门分析了一下我们的外汇市场,但是考虑到外部的因素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人民币汇率仍然会围绕着合理均衡水平在上下波动。


当前企业应该积极预防汇率风险,梳理风险中性理念,为什么讲这个?你们的客户,很多的商品是卖到国外的。这里面有一个汇率的风险,所以一定要对他们有一个提醒。


在人民币双向波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积极防范汇率风险,要合理审慎交易,做好风险评估,对汇率敞口进行适度套保,要尽可能控制货币错配,合理安排资产负债币种结构。我们可以鼓励多使用人民币做跨境结算,不要把汇率避险工具当做投机套利工具,承担不必要风险。


再有我们还要防止被挤出全球产业链。


日印澳9月1日三国部长级视频会议上提出了一项倡议,准备在印太地区建立具有弹性的、更强大的供应链,寻求合作减少对华市场的依赖。


9月2日德国政府发布了《德国一欧洲一亚洲:共同塑造21世纪》的印太地区政策指导方针,德国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是德国外交政策的优先事项,德国未来几十年的繁荣和地缘政治的影响将取决于亚太国家的合作方式。那里比任何地方都更能解决未来国际秩序的形态,而德国希望帮助建立这一秩序,使之建立在规则和国际合作基础上,而非建立在强制的法律之上。


欧盟9月3日宣布,要建立一个欧盟的完整原材料供应链,助推欧盟的数字化和绿色转型。欧盟委员会表示他们关键要素的短缺有可能破坏关键产业,并使该集团(欧盟集团)面临中国和其他资源丰富国家的供应链紧缩。希望明年和加拿大和感兴趣的非洲国家还要建立伙伴关系,欧盟主席表示我们不能把石化燃料的依赖转为对关键原材料的依赖,新冠疫情打乱了我们的战略供应链,使问题更加突出。


欧洲金属工业组织的总裁说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大幅提高原材料产能的同时,欧洲已经落后多年,要改变这一局面需要欧洲重大的政策转变和行业共同行动,以保护欧洲生产免受不正当的竞争。


欧盟工业委员会委员蒂埃里·布雷顿在9月10日指出,我们承担不起“过度”依赖第三国供应的后果。中国是欧盟最大的稀土供应国,满足了欧盟98%的稀土进口需求。走出去智库(CGGT)指出,欧盟在轻稀土元素(99%)、重稀土元素(98%)、钛(45%)、天然石墨(47%)等10种关键原材料都依赖中国供应。欧盟认为,这些原材料地位“举足轻重”,事关欧盟27国的产业研发和布局,必须降低其供应风险。


所以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中国是“央企市营”,这个央企市营已经写进了哈佛的教学案例,在翻译“央企市营”,中国建材前董事长宋志平先生总结出来,我们是央企,但是我们完全是市场化经营的。


哈佛翻译成了市场化的国企。美日欧台9月4日在台北举行了“重组供应链:促进理念相近伙伴间之韧性论坛”。外媒解读这是向中国大陆发出脱钩的信息。


美国政府最近成立了一个援外的机构叫DFC,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协助美企在发展中国家投资,这个公司有600亿的美元作为资本金,要对世界和其他国家的开发金融组织合作成为“一带一路”的抗衡者。


前面讲的这些是国际和国内的大环境,我们商业保理和供应链的机遇在哪里?10月23日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这个里面专门有几条讲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方法:1.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2.支持开展信用融资;3.拓展贷款抵押质押物范围;4.拓展民营经济直接融资渠道;5.创新信贷风险政府担保补偿机制;6.促进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


我们保理供应链金融的机遇。


第一,为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服务。


第二,要支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落地。


第三,为提升国内消费各个环节的良性循环服务。


第四,创新支持小微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第五,创新多种的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延长我们商业保理的供应链。


商业保理供应链金融要在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优化升级中找机遇,这三个链的优化过程当中会有很多的机遇。在支持贸易融资,支持跨境电商中发挥我们的作用,为“一带一路”贸易畅通服务,还有为国际、国内的双循环和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