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3 作者: 赵锡军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备受关注,特别是金融监管领域的改革,更是被认为“动作多”“力度大”,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迎来分支机构改革,证监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可谓是“三管齐下”。
受访者赵锡军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转自3月11日看看新闻。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备受关注,特别是金融监管领域的改革,更是被认为“动作多”“力度大”,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迎来分支机构改革,证监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可谓是“三管齐下”。
那么,这样一个自上而下的调整,传递出金融改革怎样的信号?看看新闻Knews全国两会特别报道《问政中国》,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和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一起探讨。
机构改革意在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
在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13项改革内容,涉及金融监管领域的改革就占了6项,包括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等。
方案明确,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不再保留中国银保监会。此外,中国证监会也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强化资本市场监管职责,划入国家发改委的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由证监会统一负责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此次金融监管领域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专业性。比如,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以及证监会对投资者的保护职责,全部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助于统一监管职责,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
此外,对于方案提出的“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曾刚认为,此举有助于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在金融监管中的职责边界,实现促发展与防风险并重,进一步提升从中央到地方的监管效率。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注意到,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除了负责金融业监管外,还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投资者保护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迫切性也越来越强烈”,赵锡军表示。一段时间以来,金融控股公司参股控股的机构众多、业务复杂、关联性高,风险的隐匿性也更强,在缺乏必要法律和制度监管的情况下,乱象频发。而一些互联网平台涉足金融业务,也暴露出诸多风险。
基于这些现实需求,保护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关键因素。赵锡军表示,通过把投资者保护权益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利于形成一个全国相对较完善和一致的保护制度安排,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发展观的集中体现。
全面注册制实施后 应加快配套制度完善
作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全面注册制也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热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加强金融稳定法治建设”。这是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第十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经过四年试点,股票发行注册制正在中国资本市场全面铺开。2月17日,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标志着注册制推广到全市场和各类公开发行股票行为。
注册制改革的最大变化,是将核准制下的发行条件尽可能转化为信息披露要求,审核部门不再对企业的投资价值作出判断,各市场板块设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同时,完善审核注册程序,优化发行承销制度,对新股发行价格、规模等不设任何行政性限制,完善以机构投资者为参与主体的询价、定价、配售等机制。
在曾刚看来,全面注册制的正式实施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从市场端、监管端以及投资人自身,未来都还有完善的空间。
首先从市场准入角度来看,虽然注册制改革放低了企业上市的门槛,提供了更多企业融资的机会,但对于企业必要信息的披露要求,应当进一步强化。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强化专业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压实它们的责任。“如何去评估一个企业的成长性,需要一些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发挥作用”。
其次,从完善监管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要完善对市场行为本身的监管,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对投资者的保护,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加大对损害投资者利益行为的打击力度。
而在赵锡军看来,全面注册制实施也为外企在A股上市,提供了有利条件。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发布文件,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在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在新三板基础层和创新层挂牌,以及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进行融资。
“允许外资企业在A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是我国金融开放的重要体现。在国际较成熟的资本市场,大多采取注册制的形式,这和我们以前实施的核准制有一定差异”,赵锡军说。而全面注册制实施后,国外企业可以参照国际相关市场的做法,按规范在A股上市,这将拉近中国资本市场与境外发达市场之间的距离,创造出外资更熟悉、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同时,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也获得了依靠我国资本市场资源支撑发展的机会。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深化金融改革开放,除了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外,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也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
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
曾刚认为,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优化融资结构,是下一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此外,在现有金融结构中,怎么样进一步强化对科创、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这些重点领域的支持,也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的重点。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们对理财、资产管理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也要在这些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来适应新的需求”,赵锡军指出。同时,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对于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遇到发展瓶颈和困难的民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还需进一步跟上,更好地为这些企业提供帮助。
而正深化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上海,在深化金融改革方面,也大有可为。曾刚注意到,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提到,要组建国家数据局,并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一起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这显示出国家对数据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高度重视”。而上海可以在这两方面要素市场的培育上,充分发挥现有条件和优势,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科创企业、绿色发展以及产业链升级等,进一步提供支持、加强赋能。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