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7-04 作者: 朱伟一
美国耶鲁大学博士黑尔就曾高度评价过曾国藩的历史地位,他说:“在我之前,一个日本传记作家把他(曾国藩)比作拿破仑,而我认为他更像乔治·华盛顿。”他的确是远东的华盛顿,通过他的个人价值以及对人性与良知方式的坚守,经过多年与强大势力的斗争,维护了中国,使之免于分裂与崩溃。
作者朱伟一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7月2日今日头条。
独立战争&曾国藩新军
美国独立战争之初,美军很是被动,处处挨打,一败再败,产生了严重的悲观失望情绪:士兵成批开小差,平民也成批宣誓效忠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华盛顿如中流砥柱,他的存在鼓舞着全军士气。一次,华盛顿外出后回到军中,将士们奔走相告,欢欣鼓舞。
辛亥革命中也有过这样热烈的场面:武昌首义之后,清军大兵压境,黄兴急赴武昌指挥新军,骑兵策马满城飞报,手执一面大旗,上书“黄兴到”三个大字,武昌军民欢呼雀跃。不过,华盛顿与其说是一位将军,不如说是一位乡绅,与湘军统帅曾国藩很有相像之处。曾国藩是地主出身,华盛顿是大庄园主,是更大的地主。曾国藩定期向朝廷汇报工作,华盛顿则给国会汇报工作。华盛顿非常尊重国会,大事小事都注意请示汇报。
大陆军与曾国藩的湘军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最初都是民兵组织,后被转变为正规军。
屡败屡战的他们
华盛顿也有曾国藩的难题。照理说,大陆军士兵是为美国的独立和自由而战,应该是将士用命,不计钱财,但大陆军官兵参战不到一年,很多人就产生了厌战情绪,纷纷要求退伍返乡。为了留住士兵,华盛顿建议国会重赏:给士兵分地。
国会也有这个意思,双方不谋而合,最后国会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独立战争期间,任何士兵如果一直在军中效命,就赏钱20美元,分给100英亩土地(相当于650市亩)——中国只有豪强地主才有如此多的土地。但美国是分地,而中国是分田。美国有的是无人居住的土地,从印第安人手中夺取的大片土地。
兴兵之初,曾国藩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华盛顿开始也是一败再败,号称“退却将军”。纽约一战下来,英军大获全胜。好在华盛顿撤得快,保全了大部分部队。但华盛顿撤得还是不够快,如果英军当时乘胜追击,定可全歼大陆军,美国独立战争可能就此以失败而结束。
投不投降?
湘军与太平军在对待降兵的观念上,还是和美军有所区别。首先就没有交换俘虏的传统,有的是杀降传统。而且按照中国的文化传统,投降等同于叛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我们的浩然正气。曾国藩兵败时就曾几度自杀。遇到类似的险情,华盛顿应该是不会自杀的,它很可能是选择投降。或许,这是华盛顿始终从容镇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不了投降,反正不会送了卿卿性命。
当然,中国人主动投降的很多,英雄刘备自己可以委身奸雄曹操,还说什么是“勉从虎穴暂栖身”,但手下人却必须忠诚,不事二主。吕布就是因为改换门庭过多,而被骂为“三姓小儿”。
一般来说,英、美人比较容易投降,至少是比德国人和日本人更容易投降。但奇怪的是,几次世界大战下来,更愿意投降的英、美人最后都赢了德国人和日本人,而且德国人和日本人最后还是得投降,向投降过他们的英、美人投降。
同俄罗斯人相比,英、美人也是容易投降的。美国人与俄罗斯人没有正面交过仗,但冷战是以苏联解体和美国胜出而结束的。投降,还是不投降?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重大问题。
美国耶鲁大学博士黑尔就曾高度评价过曾国藩的历史地位,他说:“在我之前,一个日本传记作家把他(曾国藩)比作拿破仑,而我认为他更像乔治·华盛顿。”他的确是远东的华盛顿,通过他的个人价值以及对人性与良知方式的坚守,经过多年与强大势力的斗争,维护了中国,使之免于分裂与崩溃。(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