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朱伟一:希腊危机的地缘政治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朱伟一  /  

朱伟一:希腊危机的地缘政治

发布时间:2015-09-07 作者: 朱伟一 

从表面上看,希腊债务危机是经济问题,是欠债还钱的问题。但从更深广的意义上说,希腊债务危机是欧洲争雄的问题,是地缘政治问题,也可以说“德国问题”重新出现。

  作者朱伟一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9月6日《国际融资杂志》。


  希腊举行全民公决,拒绝债权人提出的救助方案。从表面上看,希腊人是众志成城,铜墙铁壁。但六天之后希腊总理向债权人提交的方案与公决前债权人提出的方案大同小异,人称该方案是95%德国的方案,5%希腊的方案。但在德国的主导之下,债权人提出了比公决前为更为苛刻的方案:希腊人必须增税、减少养老金,还必须拍卖国有资产用于偿债。希腊接受了城下之盟。美国人看了直摇头,说是希腊已经丧失了主权。


  希腊议会也乖乖地接受了德国主导的方案。2015年7月15日,希腊议会批准了以德国为首的债主强加给希腊的受援条件。但希腊与德国结下了深仇大恨。希腊国防部长愤怒指出,所谓的救助计划,无异于德国、荷兰、芬兰等国家策动了一场政变,剥夺了希腊的主权。希腊媒体还叫嚣,这是德国100年来第三次摧毁欧洲文明。言外之意,德国人是在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至少是在发动欧洲大战。


  从表面上看,希腊债务危机是经济问题,是欠债还钱的问题。但从更深广的意义上说,希腊债务危机是欧洲争雄的问题,是地缘政治问题,也可以说德国问题重新出现。


  “泼皮”希腊


  泼皮是流氓、无赖的意思。希腊人赖账像泼皮。希腊文明是古老的文明,但今天的希腊人除了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之外,与古希腊文明并无关系。


  希腊领导人哗众取宠,表现拙劣,形同小丑。希腊领导人可以据理力争,作哀兵之争。是的,希腊乱借钱有责任,但银行乱放贷也同样有责任,而且向希腊放贷的大多是德国的银行和法国的银行。但希腊领导人却完全是骄兵的做派。希腊哀求债主施舍,希腊总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去欧盟开会,嘻皮笑脸,很不严肃,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不尊重他的欧洲同事,也不尊重自己的同胞。希腊政府的发言人也是信口开河。被问及希腊的去留问题时,希腊政府的发言人愤怒地表示,退出欧元区的应当是德国,而不是希腊。希腊议会也很不严肃:同一个议会,当初批准公决,回过头来又批准政府的方案。哀兵必胜,骄兵必败。


  谈判中希腊政府没有预案B,也可以说是没有办法制定预案B,因为75%的希腊人不想退出欧元区。2015年7月6日,希腊全民公决的结果是:参加公决的人中,61.3%拒绝接收债权人的方案,37%愿意接受。希腊政府一口咬定,公决只是为了表明公众反对债权人的方案。希腊政府根本没有准备过发行本国货币,结果事到临头,希腊银行现在短缺现金,欧洲央行拒绝向希腊银行提供紧急贷款,希腊银行就没有现金支付提款储户,最后只能妥协。


  一方面看,希腊确实不可救药。希腊就业者中,三分之二的人少报或根本不报税。希腊地下经济占到经济总量的24%,而该比例在欧洲国家平均为19%。政府所征收的各种费用,占到希腊劳动成本的43%。其实,欧元成立之前,各方早已知道,希腊就是烂泥扶不上墙。德国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既然如此,当初为什么还要拉希腊入伙呢?一方面是盲目乐观,但另一方面是德国有野心。德国想当欧洲的霸主,至少是想当盟主。


  “第四帝国”?


  什么是德国问题?“德国问题”就是德国的帝国情结,德国要当欧洲的霸主,至少是要当盟主。德国曾经被视为欧洲的野蛮人,这些野蛮人取代了罗马分裂后的西罗马。德国是欧洲列强中的后起者,与欧洲老牌帝国矛盾不断,战争不断。为了争夺霸权,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打响第一枪。大战之初,都是德国先占上风,但最后以惨败告终。两德统一之后,德国又卷土重来,又想问鼎欧洲。德国还与法国结成了神圣同盟:德国是大掌柜,法国是二掌柜。


  欧美有人认为,德国开始成为第四帝国。历史上德国有过三次帝国:962~1806年的神圣罗马帝国,1871~1918年是第二帝国,1933~1945年是第三帝国。两德统一之后,德国有8226.4万人,是欧洲第一大国(俄罗斯有1亿多人,但俄罗斯是欧亚大国,不算纯粹的欧洲国家)。对于英国和法国来说,两德统一之后,“德国问题”令人担忧,而对于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南欧国家来说,“德国问题”已经是现实问题:在德国的高压之下,这些债务国不得不节衣缩食,实行所谓紧缩政策。这次德国又逼迫希腊签订城下之盟。业内人士都承认,债权人迟早必须减免希腊的债务:希腊砸锅卖铁也还不起欠款。德国也知道必须减免希腊的债务,但要希腊首先无条件投降,然后再谈债务减免。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里查德·派克认为,德国是师承美国:二战结束后,德国先无条件投降,美国才向西德提供食物援助,提供被命名为“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


  在很多人看来,“第四帝国”不是一个贬义词。2015年,德国有一本新书《中间地带的强国》(The Power in the Middle)问世,公开鼓吹德国要在欧洲担负起领导责任,因为欧盟无法担当此任,其它欧洲国家也无法担当此任。第四帝国是好事还是坏事,要取决于德国是否真有悔过之心。很多人以为,德国已经就屠杀犹太人做了深刻反省,痛心疾首,态度诚恳,所以不应当再揪住德国的历史不放,所以第四帝国并非坏事。恐怕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德国或许是真心悔过,但也可能是迫于犹太人和美国的压力,不得不虚与委蛇。今天犹太人在美国做大,甚至可以左右美国政府。以色列总理对奥巴马总统的伊朗政策不满,就通过犹太人的关系,直接到美国国会发表讲演,抨击奥巴马行政当局,事先连招呼也不给奥巴马打。是的,德国很可能是迫不得已,在屠杀犹太人的问题上,只能夹起尾巴,至少是暂时先夹起尾巴。


  对其以工业化方式屠杀犹太人,德国或许有悔过之心,但德国仍有杀戮之心。德国是军火出口大国,按人口比例,军火出口在全世界可以排第一。军火出口作何用?军火出口后就是用于杀戮。出口军火的前提是什么?军火出口的前提就是让其它国家打起来,不打就不需要军火。


  即便德国人有心悔过,也很难保证不再重蹈覆辙。纳粹德国与成吉思汗不同。成吉思汗的蒙古是游牧民族,但大屠杀发生之时,德国早已脱离狩猎和采摘文明,已经孕育了贝多芬、肯特和歌德这样伟大的音乐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从文明程度上说,德国已经是成年人了,已经长胡子了,不可能不懂仁者爱人的大道。德国人当然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如果当时不知道,以后恐怕就很难知道。如果当时是误入歧途,就很难保证以后不会再误人歧途。所以希腊人民不服啊!二战期间,德国入侵希腊,对希腊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今天又逼希腊还债,所以在很多希腊人看来,第四帝国是个坏东西。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劝人从善的良好希望。可惜,江山易移,本性难改——这才是现实的写照。德国意欲称霸是本性难改,两线作战也是本性难改。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在东线同俄罗斯作战,在西线同法国、英国和美国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又是两线作战,在东线同苏联作战,在西线还是同法国、英国和美国作战。德国今天又是两线作战,既要就乌克兰与俄罗斯对阵,又要逼希腊就范。当然,与前两次世界大战不同,这次打的是金融战和经济战。尽管乌克兰东部有军队交火,对以德国为首的欧盟来说,主要还是烧钱。以德国为首的欧盟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为敌,需要慷慨出钱:欧盟出18亿欧元,但乌克兰仅2015一年资金短缺便达150亿美元,乌克兰东部战事一天便要消耗1000万美元。两线作战难免制肘:乌克兰与希腊危机是联动的:希腊危机加剧,德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便消停一些。


  英、美搅局


  除德国和法国之外,历史上英国也想当欧洲的霸主。英国人似乎是有先见之明,没有加入欧元,所以置身希腊危机之外。但即便没有希腊债务危机,即便英国当初知道希腊不会有危机,英国也不会加入欧元。英国的既定国策是,欧洲哪一个国家强大,英国便与之为敌:拿破仑意欲称霸欧洲,英国便组织反法联邦;德皇威廉意欲称雄欧洲,英国便拉上法国和俄罗斯组织反德联盟。总之,英国当不了欧洲的盟主,也决不允许其他人当稳盟主。今天德国和法国执欧盟牛耳,英国就要搅局:英国已经发出退出欧盟的吼声。


  美国是全球第一霸主,但世界之大,美国无法处处分神,所以有意将欧洲的警察任务分包给德国。德国已经在“北约”的旗号下,向海外派遣成建制的部队。英国也想承包欧洲的防务,但英国的实力不如德国,而且不是欧洲大陆国家,无法承包欧洲防务,但对德国逞能,英国耿耿于怀。


  英美关系中,英国自甘为小弟,甚至是自甘为臣妾。这也是英国的狡猾之处:龙门能跳,狗洞能钻。但德国就没有英国人这么狡猾,还不愿意自甘为妾。德国和美国的两国关系中,德国也有自认为受冤屈的时候,德国也有不愿夹尾巴的时候。这时候美国老大哥就要出面敲打德国。美国监听德国总理电话,事发后德国朝野哗然,大骂美国无耻,而且不依不饶,美国怎么道歉也不行。但德国的情报机构也监听“北约”盟国土耳其领导人的电话。在美国的“帮助”之下,土耳其“恰好”知道了德国人的监听行为,土耳其又朝野哗然,大骂德国无耻。德国朝野这才偃旗息鼓,乖乖地不再做声。这就很不知趣,很没有自知自明。德国自己想当老大,应当知道老大上面还有老大。自己无耻又骂别人无耻,就会自取其辱。往更深处说,德国如此没有自知自明,如何真能悔过?狗改不了吃屎的本性——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德国人的祖先日尔曼人历史上便极具攻击性,法国就有日耳曼人征服的遗迹。法国也称法兰西,法兰西来自德文的Frank,当年一个叫做法兰克的日耳曼部落就在今天的法国境内横冲直撞。英国人也称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人,而安格鲁与撒克逊是两个古老的日耳曼部落,打败罗马人后在英伦三岛定居。德国人和英国人有血缘关系,但争霸时也各不相让,你死我活。这也并不奇怪,为了争夺皇权,玄武门兵变,李世民弑父杀兄。


  希腊债务危机中的乱仗


  欧洲大国博弈中,俄罗斯举足轻重。俄罗斯打败过拿破仑,前苏联打败过希特勒。这次希腊也与俄罗斯眉来眼去,尽管还不至于另寻新欢,也要吓吓欧盟。从另一方面说,希腊也必须与俄罗斯周旋。希腊在欧盟内是小兄弟,但在巴尔干半岛也想当霸主。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国的一些银行中,希腊持股可达到15%到20%。巴尔干岛大多是斯拉夫民族,俄罗斯也是斯拉夫民族,而且历史上就以斯拉夫国家的保护者自居。如果说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那么巴尔干半岛就是俄罗斯的后院。希腊插足巴尔干岛,不能不与俄罗斯搞好关系。


  希腊确实是焦头烂额,但债主的日子也很不好过.荷兰财政部长表示,像希腊这种闹法,谈判就没法进行了,因为只要希腊方面不满,就借公决推翻方案,债主是很做腊的。希腊问人借钱满地上打滚撒泼。希腊之所以有恃无恐,一方面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是烂命一条,放胆一搏或许还有可能柳暗花明。更重要的是,欧元区国家中还有同情支持希腊的。现在内情已经公开,法国总统奥朗德对希腊颇有恻隐之心,坚决主张对希腊宽大为怀。


  法国同情希腊,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古往今来,这似乎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但事实并非如此。1953年美国就豁免了德国的债务,后来才有20世纪60 ~70年代的德国经济奇迹。如果说美国政府豁免了德国的外债,那么德国对内债就完全是赖账了。1948年,德国发行新马克,取代旧马克,但旧马克的持有人无法以旧换新。德国政府宣布旧马克作废,每人发给1000马克作为补偿。更重要的是,法国对德国颇有戒备之心:是老二对老大的戒心。从历史上看,不管是国家结盟,还是黑帮抱团,尽管老大、老二同属一个阵营,但各自又要拉邦结派。主帅要有自己的亲兵卫队,副统帅也想要有自己的基本队伍。欧盟内的德国有自己的基本队伍,奥地利、荷兰和北欧国家拥戴德国。这些国家历史上也曾经是帝国。世人都知道丹麦是曲奇和白马王子的故乡,但历史上是维京海盗,曾经横行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还有维京师。奥匈帝国是欧洲的老牌帝国。或许,这些国家也要借尸还魂?但在国民性和气质方面,法国与希腊等南欧国家更为接近,也是浪漫多于严谨,激情多于勤奋,而且同属拉丁语系。更重要的是,法国人自己也喜欢乱花钱,所以与希腊人是同病相怜。


  德国已经不相信欧盟对希腊的财务状况的评估,要求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做这项工作,因为德国认为,欧盟内部很多人对于希腊过于同情。换言之,德国认为欧元区内有第五纵队,有些国家要挖德国的墙角。是的,霸主不好当,盟主也不好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希腊危机的连续剧还要演下去,欧元的连续剧还要演下去。(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