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21 作者: 赵明昊
这名候任总统可能导致美中双边关系复杂化,而他的首年任期,恰逢中国共产党定于明年秋天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都应该希望美中关系维持稳定。但有鉴于特朗普的反华言论、关于中国在南中国海领土主权的纷争及朝鲜的核野心,这将会是艰巨的工作。此外,美中关系可能成为美国国内对全球贸易、美元币值和保护主义的争议的受害者。
作者赵明昊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11月21日联合早报。
特朗普在美国总统选举中让人震惊的胜利,颠覆了对美国政治和世界各国对美国的既定看法。特朗普现在必须面对处理美国国际关系的根本问题,而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对全世界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但因为特朗普在竞选期间的言辞,这同时也最让人感到担忧。
这名候任总统可能导致美中双边关系复杂化,而他的首年任期,恰逢中国共产党定于明年秋天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都应该希望美中关系维持稳定。但有鉴于特朗普的反华言论、关于中国在南中国海领土主权的纷争及朝鲜的核野心,这将会是艰巨的工作。此外,美中关系可能成为美国国内对全球贸易、美元币值和保护主义的争议的受害者。
许多中国观察家都认为,特朗普必须处理国内前所未有的分歧。他不仅得应对对选举结果深感震惊的民主党人的挑战,也要面对公开或私底下反对他参选的共和党人。因此,他必须强调先行处理国内问题。然而,如果他把这项工作与竞选时“美国优先”的主轴相互混淆,就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紧张关系。
除开国内政治,国际秩序在近年也经历了数次冲击,深刻改变了美中关系的全球氛围。乌克兰和叙利亚旷日持久的冲突,显示美国与俄罗斯之间可能出现新冷战。这些国家和其他地方的混乱局面,正日益严重地影响国家经济和安全机制。
作为两个主导世界的大国,美中必须探索在如此不稳定的环境下如何进行合作。今天,它们之间不稳定的关系既有合作,也有激烈的竞争。而后者比前者更让世界关注,这一点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奥巴马总统一直在增强美国在中国邻居国内和周边的军事存在、强化在亚洲的安全联盟,并公开干预南中国海领土争端。中国领导层认为这些举措,还有尚未付诸实行、有12个参与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目的都是为了“遏制”中国。
在美国实施“重返亚洲”的再平衡战略的同时,中国也通过新的安全与全球发展倡议,包括连接中国和欧亚大陆多数经济体的“一带一路”计划,扩大其全球实力。此外,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美国认为这是中国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的工具——也继续吸引远至加拿大等的国家。加拿大于今年8月申请加入。
中美之间的零和游戏将使两国间更有可能爆发冲突。一个可能的引爆点是朝鲜的核武器计划。美国已经采取措施强化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防止朝鲜对美国本土或韩国发动攻击。特朗普的新政府可能辅之以军事行动,来增加对中国的压力。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宣称,可以接受日本或朝鲜半岛拥有核武器,但这样做将在东北亚制造自朝鲜战争以来的最大危机。
美国也有可能因台湾问题和中国爆发冲突。1995年至1996年台海危机以来(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派遣一个航母战斗群到台湾海峡),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关系一直相对和平。但台湾对中国而言仍然是高度敏感和情感上的问题。如果对台关系恶化,也有可能影响美中关系。
稳定的美中关系将让世界各国受益,因此两国应当对自身的国家利益更加开诚布公。在明确立场后,两国都可以采取战略克制政策,避免像过去那样有时夸张地炫耀武力。
如果美中两国爆发冲突,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可能脱轨,中国人民也可能无法实现习近平所提出的“中国梦”。对美国而言,外交崩溃意味着中国“失控”。1949年毛泽东击败美国所支持的蒋介石国民党政权时,美国人也普遍认为中国会失控。更广义地讲,美中对立会影响整个世界,并且会干扰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的国际努力。
为避免短期内陷入这样的局面,美中两国应考虑成立成员包括来自双方的资深高官和专家的联合小组,为2017年的美中关系制定发展路线,包括确认可能发生冲突的课题,并建议解决方案以免紧张局势达到沸点。有了全新的双边关系外交框架,美中就可以避免战略对抗。
长远来看,美中需要加深对话并建立对国际秩序的共同愿景,避免任何一方诉诸组建对立集团。两国还应合作推进“全球化2.0”版本,改革国际规则和体制,来同时容纳发达和新兴国家。
尽管未来数年美中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切实存在,但进一步合作的空间也同样存在。事实上,特朗普胜选所造成的重大不稳定性,加上全球局势不断变化,而且美中两国都面临区域地缘政治和国内挑战,构建新型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战略意义。
特朗普现在必须选择以合作还是对抗,作为美国对华政策的基调。他的选择应该显而易见:合作改革国际秩序将让双方都受惠。(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