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增长17.4% 前10个月海南外贸活力彰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赵晋平  /  

增长17.4% 前10个月海南外贸活力彰显

发布时间:2023-11-23 作者: 赵晋平 

海南自贸港建设带来对外贸易的积极外溢效应正在显现,由此亦带来海南全省进出口呈现稳中向好势头。

受访者赵晋平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转自11月21日中国经济时报


image.png


海南自贸港建设带来对外贸易的积极外溢效应正在显现,由此亦带来海南全省进出口呈现稳中向好势头。


海口海关近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海南货物贸易进出口190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4%。其中,出口609.3亿元,同比增长8%;进口1291.6亿元,同比增长22.4%。


其中,儋州、海口、三亚进出口值位列全省前三,前10个月海南有14个市县进出口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儋州(含洋浦)、海口、三亚分别进出口889.8亿元、647.3亿元和205.9亿元,分别增长17.8%、30.2%和13.7%,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下同)分别为46.8%、34.1%和10.8%。


与大家耳熟能详的海口和三亚两个海南代表地区形成反差,儋州此番脱颖而出,成为前10个月进出口总值首位。这背后,正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典型案例。


海南省于2022年提出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目标,意在打造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第三极”。儋州市土地面积3398平方公里,约占海南岛的1/10,海岸线307公里,约占海南岛的1/6,在海南各市县中,土地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


与洋浦的一体化发展目标,也让儋州搭上了海南自由贸易港赋予洋浦经济开发区的“特快列车”。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儋州市GDP达480亿元,超过三亚,在海南各市县中排名第二,同比增长12.1%,增长率居全省首位,远高于全省8.6%和全国5.5%的增速。


“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机遇让海南多地港口和开发区收益,带动外贸形势共同向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赵晋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制度和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既有利于海南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也会为中国提供重要的开放门户和窗口。


对海南省而言,前10个月,东盟、澳大利亚、欧盟位列其前三大贸易伙伴。前10个月海南对东盟进出口289.8亿元,占比15.2%;对澳大利亚进出口248.9亿元,增长59.8%,占比13.1%;对欧盟进出口242.9亿元,占比12.8%。此外,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918.5亿元,增长22.5%,占比48.3%;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658.6亿元,增长13.5%,占比34.6%。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增强与各国之间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实现了我国经济和其他参与各方经济相互融合的制度型开放。这些有助于促进双边和多边贸易互惠和规模增长。”赵晋平说,客观而言,也有助于针对产业链布局和安排,增加贸易伙伴双方的进出口便利化和规模化。


这其间,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和利用持续优化的自贸港营商环境,正在为吸引外资跃跃欲试。


“海南自贸港未来对于投资人来说是不可错过的重要机遇。”已经在三亚投资了两家贸易公司的东莞民营企业家赵晨语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自贸港多方位投资优惠政策利好,包括保障投资者利益的先决条件等,对开办贸易工厂的企业家来说难以抗拒。”


据海口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前10个月,海南全省民营企业第一大贸易主体地位继续巩固,实现进出口1045.4亿元,增长38.2%,占比55%,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大外贸主体地位;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78.4亿元,增长8.5%,占比25.2%;国有企业进出口376.9亿元,占比19.8%。


对民营企业的吸引力持续提升,自贸港建设机遇与营商环境优化一个都不能少。


近年来,海南省在营商环境改革上持续发力,特别是在2025年全岛封关运作的背景下,积极建设更加符合海南自贸港今后发展需要,以及对接国际化投资需求的营商环境,是确保海南自贸港深层次践行促进更高水平开放,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用更优质的营商环境促成市场公平竞争,一定会利好创造更多满足市场期待的产品和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王晓东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优化营商环境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贯彻内需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海南自贸港展示投资吸引力的必要条件之一。“营商环境的优化将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实体企业经营和流通成本高企的问题,自然会吸引更多具有发展活力的市场主体聚集,其中包括国内优质企业和外商投资。”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