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07 作者: 王衍行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习近平提出:“诚实守信,从古至今都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中就显得更为重要。
作者王衍行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12月7日当代金融家微信公众号。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银行的诚信是灵魂,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成为其发展的“助推器”、文明的“导航灯”、包容的“黏合剂”。
诚信是银行的立足之本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一个信用缺失的社会里,没有任何人是赢家,遑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银行的诚信是社会安全的定海神针。无疑,失去诚信的银行必然会被千夫所指,德意志银行的失信案例令人扼腕:2013年底,德意志银行拥有超过54.6万亿欧元(按照当时汇率折合约75万亿美元)的衍生品,比该行5220亿欧元存款数要高出100多倍,比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大20倍,是欧洲总GDP的5倍多,几乎接近全球总GDP。金融衍生品是把双刃剑,在大量的金融衍生品面前,银行控制风险的手段往往是凭天由命式的,无论多么优秀的银行高管及从业人员,都如老虎吃天,显得无能为力,金融衍生品高杠杆的特性使银行变得十分脆弱,甚至不堪一击。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根杠杆和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金融衍生品的高杠杆也能够“撬动地球”,但其结果确是金融、经济乃至社会的紊乱,甚至危机。银行巨额金融衍生品的确较容易带来不菲收益,可是往往晚节不保。事实胜于雄辩,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家从事巨额金融衍生品的大型银行体面获利、独善其身。国际上还有部分银行盲目冒进,导致贷款质量低劣、资产负债的双向高杠杆引致风险的负面叠加等,解决这些失信引致的乱摊子,拖延时间仅仅是权宜之计,蒙混过关更是不可能的。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习近平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朱镕基同志在视察会计学院时提出‘不做假账’,这不仅是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是对政府和政府官员的要求。”银行的存在和正常运转有赖于良好的信用,近年来,银行环境中信用缺失的难题已经引起普遍重视,失信必然引致价值扭曲,甚至经济动荡,乃至社会紊乱。殷鉴不远,西方银行业近年来出现了多起虚假业务、利率汇率操纵、洗钱案件,使银行业名誉扫地并导致信任危机。信用是社会秩序的基石,银行最重要的品质是诚信。银行应该成为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楷模:充分运用银行特有的金融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加大对诚信主体激励和对严重失信主体惩戒力度,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制度机制,扭转诚信企业吃亏、失信企业受益的“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风气。
以徙木立信之态取信于民。李克强强调:“治国理政,无信不立。一些地方政府不按合同办事,说变就变,让企业无所适从。各级政府必须把诚信施政作为重要准则,以徙木立信之态取信于民,带动全社会诚信意识的树立和诚信水平的提高。”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黏合剂和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石”,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人们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观念遭遇了强烈的冲击,许多违背诚信的现象逐步凸显。目前,信用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突出“软肋”,银行弄虚作假仗势欺人、企业逃债骗贷等屡见不鲜,银行和公众深受其害。缺失诚信,银行就成了一项危险的事业。当今中国,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行为选择日益多样化,方此之际,银行更需以实干实行论英雄,坚决避免凌空蹈虚、坐而论道、跑题走偏。林肯说:最高明的骗子,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的人,也可能在所有的时刻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的人。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习近平提出:“诚实守信,从古至今都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中就显得更为重要。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春秋》有云:‘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有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诚实守信的基本表现是言必信,行必果,体现在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中就是要更加注重信用和品牌。”现实中,有的银行工作者好为浮言高论,却不能取信于人,不能落到实处,漂亮话越多,越是透支信任。如果银行高管人员做事始终如一,言行一致,可以预见,前后不矛盾,并且能经常向下属解释各种决策和行动,就会在下属心中激发起更大的信任。要做到言出必行,采取切切实实的行动。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习近平提出:“过去的封建帝王有的尚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我们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以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为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共产党人,就必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给我们的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银行的民心在于客户,客户至上、以客为尊是银行服务的核心理念,每一家银行都应该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创造银行与客户和谐共赢局面。恪守诚信原则银行的最可贵之处就是把提高服务质量和以客户为尊作为银行的长期策略,并把这种客户至尊作为超越制度的文化嵌入员工的意识和行为之中,使客户真正感受得到,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
诚信寓于银行工作者的自身修炼
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习近平指出:“必须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金融家的诚信不能停留在认识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实践中的道德行为上,它的根本原则是身教胜于言教,银行高管要以表率作用来影响、感化下属。无数事实都已经说明,如果银行高管不能身体力行,作出表率,只是口头说教,那所说的一切都只能是苍白无力的。不少银行高管热衷于“受虚言、听浮术、采华名、兴伪事”,对待华名的态度,折射出行长务实的作风,不采华名,就可以不为之所累,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办银行。有的银行高管身边围绕着一些报喜不报忧的政治高手,还有的银行高管将“报忧者”打入冷宫,结果在用人上往往是“劣币驱逐良币”,在太平盛世里,庸人鞍前马后、前呼后拥,潮涨终有潮落时,等到危机四浮的时刻却缺少力挽狂澜的可用之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习近平提出:“广大干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但要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我们是怎么做的。‘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的领导之所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威信高、影响大,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自身模范作用好、人格魅力强。”毋庸讳言,银行现实中的确存在上者自己失信,“上梁不正下梁歪”,影响一片,把银行带上歧途。莎士比亚说: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习近平指出:“‘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党员领导干部正字当头,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才能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褒扬正气、贬抑邪气,尊崇廉洁、鄙弃腐化的良好社会氛围。”银行高管要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去教育和感化下属和员工,要想达到“正”,就要自省、自律、自责、克己,通过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诚信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习近平提出:“‘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在上者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必然导致怨愤,银行高管带头以诚信来约束自我,既是一种领导方法,也是道德修为。银行高管做好诚信的榜样,正人先正己,这样才能令行禁止,才是“善禁”。
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习近平提出:“唐朝魏征说过:‘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诚信移风易俗的关键在于上下同欲,荀悦认为:“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心口如一、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诚信为本,理应成为银行工作者的基本素质。银行的诚信乃社会诚信重中之重。“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银行工作者如果只是做表面文章,即使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样样俱全,也不一定能够打造出价值观与行动协调一致的守法诚信负责的银行。
防微杜渐是银行诚信建设的秘诀
风起于青萍之末。习近平提出:“调研的视野必须宽广开阔,既要预见潮流所在和大势所趋,又能看到‘风起于青萍之末’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大影响、大思潮往往从微细不易察觉之处源发,从近年出现的影响银行诚信的风险项目看,大都是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忽视的必然结果,没有做实地尽职调查,这样出了风险,银行工作者当然难辞其咎。在银行,“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若银行的上级没有见微知著的能力,有人便可乘虚而入,轻而易举地瓦解上级的辨别能力,从而牵着上级的鼻子走。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习近平指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才能收到防微杜渐之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之患。”众所周知,细节决定成败,“积羽沉舟,群轻折轴”提醒人们要防微杜渐、注重细节,防患于未然。现实中,银行高管由于忽视细节导致一丑遮百俊的事例屡见不鲜。了解细节,就能在事前防御危机的发生,防患于未然。银行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大、风险大的特点,“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优秀的银行高管会选择见微知著、睹始知终的方式防控风险,以维持信用。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习近平提出:“我们推进改革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习近平是在告诫我们:成功在久不在速。银行诚信的积累绝非一日之功,诚信的难事大事,却必从小事做起。银行工作者要脚踏实地、实干苦干,求真知、说真话、办实事、求实效,一件事一件事去办,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去过,积少成多,积沙成塔,才是以诚取信的根本方法。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习近平提出:“如果讳疾忌医,就可能小病拖成大病,由病在表皮发展到病入膏肓,最终无药可治,正所谓‘禁微则易,救末者难’。”禁止事情于开端时容易,抢救事情于终结时困难。这句话告诫银行工作者,小节易制,大错难救,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形成、发展、终止的过程,从事情的量变开始阶段就入手矫正,才不会酿成不可救药的质变后果。失信必须杜渐防萌,无数的实践证明:诚信的日积月累是银行害除福凑的不二法则。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习近平提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收到防微杜渐之效,能有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习近平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决定的道理,告诫我们: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警惕重蹈历史覆辙。祸患积于忽微,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银行要引以为鉴。银行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名利地位,能知必能行。淡泊处世,静心思考,磨炼意志,砥砺志趣,诚信必然成为水到渠成的品质。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习近平提出:“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新情况、新规律,对于各种诚信及风险问题,银行工作者要防患于未然,化解于无形。要重视可能影响到银行诚信的各种风险,确保不发生大规模、传染性、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风险需要专业的行动,而口号性的应对风险方式,不但于事无补,还会贻误战机,酿成更大风险,抑或无法解决的危机。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习近平提出“‘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科技创新永无止境。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速度更快,谁的速度更能持续。”真正智慧聪颖且能高瞻远瞩的人,是能够于混沌中辨别方向。互联网的实时数据通信引发了全球范围的信息爆炸,在银行界,面对规模庞大、种类繁多、良莠不齐的数据内容,葄枕图史式的数据获取方法已被颠覆。如今,各种金融资讯不仅变得体量庞大、层出不穷,而且常常真假难辨。一位哲人说过:“缺乏辨别,人就什么都缺。”毋庸置疑,提高思考和判断能力才是当下银行工作者的唯一生存之道。银行工作者必须具备去粗取精、去伪取真的信息甄别以及科学预见能力,及时、准确、全面地聚焦和把握有用信息和数据,才会辨利害、悟安危、识潮流、谋对策。(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