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4 作者: 王衍行
易纲说:“中国经济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和下行压力,但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增速较二季度上升了3.5个百分点,充分显示出中国经济的韧性。
作者王衍行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载于2022年11月3日财富中文网。
央行行长易纲博士透露的三个重要的信息:
一是“韧性”的提出,表明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下行压力的严重程度,这个程度不便多说,但明白人可能会不言自明。特别是,在GDP增长、就业、粮食产量、煤炭和电力供应稳定,通胀等关键问题上,百姓民众已经有了切肤之痛,甚至已经做好"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有时,信心只有建立在对困难全面而深刻的知晓上,才具有意义。
易纲说:“中国经济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和下行压力,但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增速较二季度上升了3.5个百分点,充分显示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就业形势稳定,9月份调查失业率5.5%。得益于粮食丰收、煤炭和电力供应稳定,通胀保持在较低水平,9月CPI同比增长2.8%,PPI同比增长0.9%。”
二是没有言及“中等收入阶层”的资产收入情况。易纲只是提及中等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应该说,未来,“中等收入阶层”的资产收入在支持其消费需求上,仍然不容乐观。
三是实现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制度型开放”,是必由之路,但任重道远。易纲提出:“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关键的问题在于,必须让企业真正感受到言行一致,否则,就是在做无用功。但遗憾的是,只有很少人真正理解“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另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中提及的在香港举办的“全球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具有国际影响力,肯定极为重要。这是香港近三年来规模最大的金融巨头聚会,来自约120家全球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公司、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的200多名国际和地区领导人将出席为期三天的峰会。峰会可能具有未来经济上的“风向标”意义,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