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王义桅:构建“一带一路”自主知识体系人才是关键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王义桅  /  

王义桅:构建“一带一路”自主知识体系人才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3-12-20 作者: 王义桅 

曾经有人发出疑问:火星上是不是存在生命?为了寻求答案,我们寻找着火星上能够支撑人生存的要素。例如:火星上是否有水或者组成水的元素存在?

作者王义桅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本文转自12月14日经济杂志


image.png


曾经有人发出疑问:火星上是不是存在生命?为了寻求答案,我们寻找着火星上能够支撑人生存的要素。例如:火星上是否有水或者组成水的元素存在?但按照自我为中心,即按照我们对地球的生命的概念来理解,也许火星上存在的物也可以称其为生命。但这种物质和地球上的生命的元素组成是不相同的。举以上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我们过去对于人才的定义与理解是根据近代以来所熟悉的那套发达国家对何为人才的理解标准相一致。但事实上,人才的定义却不局限于此。我们不能用西方的人才观念看待中国的教育、知识与人才理念。


很多国家与个人对中国为何搞“一带一路”建设产生许多疑问。他们认为,“一带一路”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而只有“老大”才能带头。二战后,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实际上是打着援助欧洲旗号的霸权计划。今天,中国实行“一带一路”绝非是想要争夺世界霸权,作为世界文明发展的维护者与贡献者,中国始终遵循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致力于以自身发展带动全世界发展,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与中国智慧。


李光耀先生曾说:中国是没办法和美国比的,因为美国是从70多亿的世界人口中用人才,而中国只能在13亿多人民中用人才。虽然从数字层面看上去我们不如美国。但要考虑的是,这个人才是简单的“为我所用”还是完全的“为我服务”。而“一带一路”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世界上存在的所谓的20%和80%的现象。中国致力于成就人才,以人才促进自身的发展。


中国的人才观强调以人为本与现实关怀,并非西方国家倡导的空洞的唯能力论、学历论。“一带一路”的提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在中西互动中的被动格局,树立了人才培养方面的自信。人才观的自信建立在自主知识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如果没有我们自主知识体系,单纯按照西方过去所谓的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这种现代化的逻辑来评判人才,那就失去了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特质。中国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希望世界的发展也是以人民为中心,摒弃资本中心论。过去的人才观是以效率为核心,以牺牲别人实现自我为特征的人才发展理念,具有明显的负外部性。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西方错误的人才发展观,提出新时代中国人才发展要实现合作共赢、拒绝零和博弈的观点。“一带一路”建设的目标即为破除以西方式现代化逻辑为核心的评判人才标准,建立良性科学的竞争格局。


从时间跨度上讲,“一带一路”激活了2000余年的丝绸之路精神记忆。它否定了地理大发现时期的野蛮掠夺,强调全球化是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格局。每个国家都具有以自身为核心的全球化、现代化发展主场。以尊重各国特色、提供平等发展机遇的交流发展才是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一带一路”人才要和发达国家人才实现良性互动,构建人才双环流体系。


从空间跨度上讲,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相似的风俗习惯,彼此人才沟通交流密切。良好的现实因素为“一带一路”人才发展提供现实可能。


如今,数字化经济迅速发展,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大规模劳动力资源、原材料的方式实现粗放式的现代化工业发展的“老路子”已然失去现实基础。而要想发挥出比较优势,人才是关键。人才能够解决自身发展问题,解决这个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也解决人可以成为人的问题。构建独立自主的知识体系,积极实现互补性合作,在惠己的基础上利人,最终实现整体发展。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