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王义桅:“一带一路” 让世界是通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王义桅  /  

王义桅:“一带一路” 让世界是通的

发布时间:2023-08-28 作者: 王义桅 

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着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大倡议。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受访者王义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本文转自8月27日中国金融家


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着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大倡议。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8fc7eb072a7b68f07751435789c9e9a4.jpg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


在全球化的角度下,我们如何认识与总结“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切实效应?这一重大倡议与中国式现代化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怎样的内在逻辑?带着这些问题,《中国金融家》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


让世界由“痛”到“通”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世界共同打造的发展合作平台,是实现“世界版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我们应该如何总结与评价“一带一路”倡议的十年历程?


针对记者的提问,王义桅表示从三个角度阐述。从中国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对新时代我国开放空间布局进行了统筹规划,对中国与世界实现开放共赢的路径进行了顶层设计,提高了国内各区域开放水平,拓展了对外开放领域,推动了制度型开放。从中国与世界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倡议搭建了广泛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了中国方案,成为推动构建中国与世界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从世界的角度看,共建 “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化向发展导向全球化、包容性全球化转型;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助推世界经济脱虚向实,消除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发掘世界经济新增长点,实现共建国内部、跨国和区域的互联互通,引领了疫情后全球地区化和分布式合作模式;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分量,完善全球治理结构。


为何“一带一路”建设能在世界上引起如此大的反响?王义桅表示,近代以来,美西方逻辑越来越不能自洽。而“一带一路”倡议解决了世界日益增长的国际公共产品需求与落后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将有力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一带一路”倡议激活了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自主现代化的梦想,吹响了分享中国现代化经验的号角。


“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世界由‘痛’到‘通’。”在王义桅看来,“一带一路”致力于“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推动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网络,正在克服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而 “通”的目的则是成久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易经》里有一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王义桅进一步说,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而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所倡导的“五通”之精髓,正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弯道超车、变道超车和共同复兴,开创包容性全球化。“以互联互通为核心的‘一带一路’通过包容性技术、包容性制度,正在摈弃旧式全球化,大步迈进万物互联的新全球化时代,‘一带一路’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他说。


“未来的世界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带一路’干得怎么样。”王义桅表示,我们有理由期待,“一带一路”建设将迎来机制化发展,彰显中国的新发展带给世界的新机遇,同时也是世界经济摆脱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从衰退走向复苏的一个转折过渡年,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意义。


打造包容性全球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迈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两步走”新征程。正所谓立己达人,在中国式现代化基础上,中国发起“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世界共同现代化事业。


那么,“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逻辑呢?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有两个马可·波罗的世界展示在我们面前。”王义桅表示,一个正如美国地缘政治专家在《重回马可·波罗的世界》(The Return of Marco Polo’s World)一书中所描绘的:当时的世界是地缘政治的世界,东西方还是有隔阂的,各种文明之间时断时续的交流不够。另一个则是丝绸之路上的马可·波罗,这就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激活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不是回到那个分裂的世界里去,而是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多次向世界强调,“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在王义桅看来,和合共生里的“和”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合”则代表“一带一路”。


王义桅告诉记者,以前有不少声音说,“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解决中国企业走出去、产能合作以及拓展市场的。如今,“一带一路”已经从原来的经济合作开放的概念上升到全球化的安排。“‘一带一路’的定位正在不断提升。‘一带一路’的特点是实体经济全球化,路径是发展导向的全球化,方向是包容性全球化,目标是共享型全球化。”王义桅表示,“一带一路”是要打造一种包容性的全球化,最终目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建设的另一大重要意义,归根到底是鼓励各国走出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王义桅说,我们提倡“一带一路”、努力复兴丝绸之路的目的之一就是告别西方中心论,让世界还原到本身应有的多元状态。“一带一路”是21世纪的跨洲际合作倡议,不只是打通历史上中断的丝绸之路,更是借助丝绸之路的历史概念,开创新型全球化。


行稳致远对冲全球板块化


展望未来, “一带一路”如何行稳致远?


“‘一带一路’要行稳致远,就必须强调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王义桅表示,要扎牢“根据地”,建好“样板房”,从全球化向区域化、本土化发展,对冲全球化的板块化。


具体说来,一是国内要有机制化,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机制夯实高质量“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内基础,升级 “一带一路”领导机制,更好统筹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二是从双边向多边,条件成熟后,逐步法治化,适应分布式管理新模式。三是从国家层面到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工业企业联合会、商会、促会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作用。更好从咨询、监理、理赔全过程把关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的各环节,更多吸纳美西方企业参与,推动建设第三方市场合作示范区。


此外,王义桅建议,我们要学习借鉴欧盟的指令性、指导性、建设性、建议性的多层法律政策体系,各种方案的规章制度的制定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国情,不能再一味强调一国一策,要有共性、韧性,要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他强调,“一带一路”要创造通用性的标准、通用性的技术、通用性的示范,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升级,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落实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建设高水平的互联互通网络。


在采访的尾声,王义桅感慨地说,“前些年,习近平主席说,‘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现在可以说,‘中国好,‘一带一路’才能好;‘一带一路’好,中国才更好。’”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