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6 作者: 王义桅
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阴云仍未散去,俄乌冲突的爆发使得全球形势进一步复杂化,美国的“印太战略”更是加剧地缘政治博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正面临严峻挑战。
本文转自2022年12月26日海外网。
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阴云仍未散去,俄乌冲突的爆发使得全球形势进一步复杂化,美国的“印太战略”更是加剧地缘政治博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正面临严峻挑战。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中,中国民众如何看待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环球时报》旗下的环球舆情调查中心日前以“中国人看世界”为主题开展第17次年度民意调查。从调查结果看,中俄关系的受重视程度稳中有升,连续第五年成为受访者最重视的周边关系。与此同时,人们对美式“民主、自由、人权”越来越不认可,并反感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
美日重要性持续下降
12月8日至15日,环球舆情调查中心通过在线问卷填答方式在16个城市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18岁至69岁的中国普通民众,由问卷调查公司“数字100”提供样本支持,共回收有效问卷2282份。
对于“哪三组双边关系对中国来说最重要”这一问题,近六成(58.4%)受访者选择中俄关系,比例最高;超过四成(45.9%)受访者选择中国与欧盟的关系,位列第二;近四成(39.7%)选择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位列第三;中美关系相较2021年下降5个百分点,排在第四(36.8%)。
在中国的周边关系中,中俄关系以超六成(63.4%)的提及率成为受访者心中“对中国最重要的周边关系”,较2021年上升4个百分点。这是中俄关系连续第五年成为受访者最重视的周边关系。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分析说,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中俄关系受重视程度高是由经济、外交、国际政治等多方面因素促成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认为,俄乌冲突爆发后,中国民众逐渐认识到,这实际上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设的局,目的是削弱俄罗斯,这让中国人对俄罗斯产生同情。
从近5年的调查结果来看,中美关系重要性排名近两年来持续下滑,2022年跌出前三名。反观中俄、中欧、中非关系的受重视程度近两年则不断上升。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近年来,美方在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等议题上对中国进行了没有底线的攻击,这使得中国民众普遍感受到美方在对华认知和行动上的巨大破坏性,美国的对华综合性政策也给区域乃至全球带来持续破坏,而中国人民始终希望国际环境少一些动荡,因此这一调查结果也反映出中国社会越来越倾向于通过与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展开更密切的协调合作,推进彼此共同利益,促进国际环境稳定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周边关系中,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受重视程度有所上升,近两年分别保持在第二和第四位。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受重视程度也从2018年的第八位升至今年的第三位,而中日关系自2018年的第二位降至今年的第五位。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在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过程中,中国民众的获得感较强。疫情暴发之前,去东南亚国家旅游的中国游客比较多,对这些国家的亲近感更强。这些年来,随着中国与东南亚贸易热度持续上升,民众能以更优惠的价格买到更新鲜的商品,这就更加增强了他们对东南亚国家的好感。
伴随着中国与全球主要国家和周边国家关系的调整,近七成(66.4%)受访者对中国未来3年所处国际环境的预期表示乐观,其中25.3%的受访者认为会“越来越好”,41.1%的人认为“总体上将得到改善,但摩擦还会很多”。另有23.5%的受访者认为“总体上不会有太大变化”,只有7.5%的受访者认为会“越来越差”。
李海东表示,从中国内外两个方面的发展现实以及未来预期来看,中国民众对中国作为世界性大国的认可和信心更加充足。很多民众对中国未来所处国际环境抱有信心,这种信心的底气主要来自人们对国家经济发展前景、社会总体稳定和国家治理模式的认同与信任。此外,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和作用也越来越被其他国家认可,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持续扩大。
超半数受访者认为美国“不可能担当起”负责任大国职责
回顾过去一年,美国不遗余力地推进对华遏制战略。在此次调查中,环球舆情调查中心以“中美博弈”为主题设置多个问题。当被问及对美国政商领域和社会文化方面的整体印象时,对美国政府、两党政客表示讨厌的受访者均超过半数,分别为59.8%、52.6%和51.0%。与此同时,近六成(59.0%)受访者对美国政府的治理能力发表了较负面的评价,较2021年(45.4%)增加近14个百分点。39.6%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政府“不太有能力治理好”美国的种种问题,19.4%的受访者则认为美国政府“根本没能力治理好”。在偏正面的评价中,认为“可能有能力治理好”的受访者占比从2021年的36.7%下降到今年的27.4%,而认为“肯定有能力治理好”的受访者仅占8.0%。
李海东称,美国内部动荡已不是秘密,各类政治抗议更是层出不穷,这都导致中国民众认为美国治理模式已经失败。在当前深陷诸多困局的背景下,美国政党和政客不仅不能解决美国的问题,反而为了自身利益进行没有理性的角逐,这就使得中国民众乃至美国民众都难以对美国政治产生好印象。
当被问及近年来对美式“民主、自由、人权”的看法时,70.6%的受访者表示不认同或认同度下降,整体较2021年上升5个百分点。其中,23.3%的受访者表示“不认同程度增强”,24.5%的受访者“认同度下降”,12.9%的受访者“由认同转为不认同”。谈及美国对全球议题的参与,认为拜登政府治理下的美国“可能会担当起”负责任大国职责的受访者比例为32.6%,较去年下降11个百分点;认为美国“不可能担当起”负责任大国职责的受访者占比从2021年的31.6%上升到53.5%;认为美国“肯定能担当起”相关职责的受访者占比从2021年的18.5%降到7.9%。
“如果以‘民主、自由、人权’为标准来评判美国,那么美国的‘大国形象’算是崩塌了,中国民众对美国这方面的认识与现实是匹配的。”李海东说,在冷战结束后的30多年里,美国在国际事务处理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到哪里推进所谓“民主、自由、人权”,哪里就乱。从阿富汗到伊拉克,从中东到欧洲,许多案例叠加在一起,美国嘴上说着“自由、民主、人权”,实际上不断搞破坏的形象逐渐“树立”起来,俄乌冲突就是最新例证。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中国民众不认同俄乌冲突发生以来,美国拉拢西方盟友制裁俄罗斯并多次施压盟友强化制裁的方式,近七成(69.1%)受访者表示心中的美国形象因此下降,其中26.8%的人表示“大打折扣”,20.0%的人表示“一落千丈”。
对于未来一年美国有多大可能性会主动作为、诚意改善中美关系,40.1%的受访者认为美国“不可能”采取相关行动,较2021年(28.3%)有所上升。41.7%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可能会”;仅10.6%的受访者认为美国“肯定会”采取行动。对拜登任期内的中美关系,35.2%的人认为“明和暗争”将是最有可能的走向,30.4%的受访者认为中美关系将“持续紧张”。认为中美关系将“逐渐改善”的人占比10.4%,另有19.1%的人认为中美关系将表现为“明争暗和”。
王义桅表示,很多中国民众对中美关系改善不抱希望,是因为他们认为从大趋势来讲,美国会不断甚至加码打压中国是不会改变的。李海东称,受访者对中美关系走向的不同认知凸显当前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中美关系将迎来一段比较关键的转折时期:中国以合作为主基调塑造中美关系的愿望和行动与美国以竞争加对抗为主基调塑造中美关系的活动之间的缠斗,将是这一阶段中美关系互动的鲜明特点。
对于美国联合部分西方国家遏制中国的行为和企图,55.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应“坚持一贯原则,保持与其他国家正常、合理的外交关系”,15.6%的受访者表示可以“适度反击美国卑劣行径”。9.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要“加大投入、想方设法粉碎美国企图”,持此观点者较2021年提升3个百分点。还有14.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无需太在乎,集中力量搞好自身发展”即可,持“向美国做出妥协”观点的受访者比例仅1.8%。
李海东称,面对美方的挑衅与打压,中方要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确保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政治的凝聚力,使民众对国家发展的信心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上,同时,建立最广泛的伙伴关系网络,与世界上最大多数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盟国建立伙伴关系,这将有助于中国持久有效地化解和击退美方的遏华图谋与行动。
超半数受访者对全球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
当被问及对全球经济在未来一年恢复与发展的预期时,51.6%的受访者较为乐观,31.1%的人持中立立场,16.1%的人持悲观态度。对于中国经济在未来一年恢复与发展的预期,超六成(61.4%)受访者态度乐观,其中20.5%表示“非常乐观”,40.9%表示“比较乐观”;近三成受访者持中立立场,还有约一成受访者“比较悲观”或“非常悲观”。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分析说,受访者对中国经济预期的信心主要来自几个方面:首先,在统筹疫情与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明年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可能恢复常态;其次,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激发市场活力的政策正在逐渐显效,我们在政策层面的优势也将逐渐发挥出来;最后,我们将加大力度推进开放,不仅在产品层面降低关税,而且在制度层面与国外的标准和体系接轨,对标先进的国际水平。
对于“喜欢程度最高的3个国家”,超五成受访者选择中国,俄罗斯(23.1%)、新加坡(16.9%)紧随其后。对于“最想去的3个国家”,选择比例最高的是新加坡(19.0%)、俄罗斯(17.2%)和马尔代夫(16.4%)。张弘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影响出境游的因素主要有3个,分别是新鲜感、安全因素和经济考量。过去想去欧美的中国人比较多,但现在由于美国社会治安混乱、欧洲难民问题,以及俄乌冲突的爆发,民众在考虑出境游时更关注安全。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