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王义桅等:乌克兰入约梦碎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王义桅  /  

王义桅等:乌克兰入约梦碎

发布时间:2023-07-13 作者: 王义桅 

7月11日至12日,北约峰会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这是立陶宛自2004年加入北约以来首次担任东道主。

王义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段悯农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本文转自7月13日长安街知事


b5bc37744544831ee0dcb05b962721f7.jpg


7月11日至12日,北约峰会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这是立陶宛自2004年加入北约以来首次担任东道主。


此前舆论普遍关注,北约会因乌克兰的“冲锋陷阵”而敞开大门吗?


不出所料,答案是否定的。


峰会11日发布的公报并未向乌克兰发出入约邀请。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大呼,此举是“空前和荒谬的”。


(一)


回溯起来,邀乌入约这张大饼,北约已经画了好多年。


2008年,北约就放言,“乌克兰未来将加入北约”。在美西方的蜜语诱导和潜心经营下,乌克兰也渐渐倒向西方怀抱。


然而,如此“投诚”始终敲不开北约的大门。原因很简单——让乌克兰入约,属于将导弹直接架在俄罗斯家门口,必将大幅提升北约与俄开战风险。


这背后的得失考量,作为带头大哥的美国考虑得十分清楚,毕竟极限玩火的后果,是谁都无法承受的。


尽管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会前多次发声,希望北约就乌克兰战后入盟问题“给出明确信号”,但始终没有得到美国的积极回应。美国总统拜登于7月9日接受CNN采访时表示,不认为北约“此时此刻,在战争期间,对于乌克兰是否加入达成了一致意见”,“如果乌克兰是北约成员国,我们正与俄罗斯开战”。


在美国人的利益算盘里,乌克兰就是削弱俄罗斯的“耗材”,口惠而实不至地吊着就行,完全没必要做戏做全套。


倘若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乌克兰获得北约第五条款的保障,其战争动力将进一步提升;相应的,俄罗斯则更有理由开展进一步军事行动,极大削弱外交途径解决冲突的可能性。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为了确保局势按照自己设想的剧本发展,北约不可能放弃撺掇乌克兰,但也决不可能爽快地接收其成为一员。


(二)


事实上,在邀乌入约问题上,北约内部本就没有共识。


今天的北约,早已外强中干、矛盾丛生,非常现实的一点即在于如何解决联盟内部“搭便车”问题。


北约盟国预计在本次峰会达成协议,确保成员国国防领域投资不低于GDP的2%。观察北约盟国去年12月批准的2023年预算可知,2023年北约军事预算为19.6亿欧元,比2022年增长了25.8%。根据斯托尔滕贝格在本次峰会前的讲话,2023年欧洲盟国和加拿大的防务支出增长率将达到8.3%,为过去几十年最高。


然而,根据最新评估,2023年仅有美国、英国、芬兰、希腊、匈牙利、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等能达到目标,近三分之二的北约成员国都难以达到这一目标。


可以说,俄乌冲突持续延宕,北约军费开支大幅提升,盟国财政负担不断加剧,已形成某种恶性循环,激化着北约盟国内部既有的社会经济矛盾。


对此,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曾作出评论,该标准“在操作上不够充分,在战略上适得其反”,“削弱了公众对联盟的支持”。也有美媒直言不讳:老旧的北约,是美国负担不起的奢侈品。


afff1ef30300709a7009b7af22767f69.jpg


(三)


“中国的野心和胁迫性政策挑战北约的利益、安全和价值。”


如果说炒作乌克兰入约是这些年北约峰会的常规议题,那么今年突然炒开了中国的所谓“系统性挑战”,还将此写入了联合公报中,美国夹带私货的意图就更加明显。


要看到,推进亚太“北约化”,完全是美国所谓印太战略的外部支撑,充分暴露了其虚伪本性,扩张野心和霸权图谋更昭然若揭。


在欧洲“以乌制俄”,在亚洲“围堵中国”,在当前国际安全局势不断恶化背景下,北约作为地区性军事集团,其行为显然已经出位越轨了。


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则在于,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与其对欧洲的安全承诺存在冲突,“北约的欧洲”与“欧洲的北约”之间存在张力。


结合乌克兰申请入约问题来看,北约承诺与能力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


一方面,美自身正面临国内困局。截至2023年2月,美国联邦债务已达到31万亿美元的上限,远高于其国内生产总值,偿还债务是美联邦政府最大开支之一。另一方面,出于同中国竞争的需要,美国在亚太方向需要更大投入。


两头下注,对已然步入下行区间的美国来说,就是“要么从更为关键的亚太地区抽出资源和精力,要么放任欧洲东部冲突风险飙升”。


这些,都意味着更大的战略成本和负担。一旦无法兼顾,美国本就破产的信誉,必将迎来进一步“多米诺骨牌式”坍塌。


(四)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美国的外强中干可见一斑,北约的色厉内荏也可见一斑。


从双边视角来看,2022年5月5日,韩国成为加入北约合作网络防御卓越中心(CCDCOE)的首个亚洲国家;本次维尔纽斯峰会中,北约原计划在通过的相关文件中写入新设驻日联络处内容,但被法国总统马克龙否决。


从多边角度出发,北约正与所谓的印太伙伴加紧联系:2022年4月,北约和合作伙伴商定了《应对共同安全挑战议程》,以深化一系列领域的合作,包括网络防御、新技术和混合威胁;2022年6月,北约“史无前例”地邀请这些国家参与马德里峰会,并通过了《北约2022战略概念》这一核心政策文件。


结合本次峰会议程,澳新日韩领导人都出席峰会,北约还将同四国在网络安全、海上安全和新兴技术等领域开展更密切合作。


只是这些冠冕堂皇的唬人承诺,又能有几分落地的可能?


欧洲不知道,印太伙伴不知道,或许只有心里打鼓的美国知道吧。


(五)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


冷战结束后,北约本该寿终正寝,却一直在为自身存在寻找合法性。把欧洲搞乱了,如今又要来破坏亚太地区的安宁,正义之士当然不会答应。


霸权不得人心,注定不会长久。


北约成员国有31个,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在不少国际问题上都存在分歧。俄乌冲突的爆发为北约的转型与扩张提供了新动力,然而这无法掩盖北约作为军事联盟内部有关领导权和财政支出的多重矛盾。


一个逆势而动又各怀鬼胎的集团,又能走多远呢?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