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美国已经失去了再打贸易战的资本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王文  /  

美国已经失去了再打贸易战的资本

发布时间:2025-10-14 作者: 王文 

今年,中国的主场外交频频亮相:已经结束的上合组织峰会创下成立以来的规模之最,将于明后两天举行的全球妇女峰会见证了30年来世界妇女追求平等的决心和新时代女性的奋斗华章。

编者按:10月13日至17日,“明德战略对话(2025)”系列活动再度启幕,邀请二十多位美欧俄战略学术界代表来华展开高水平交流。在对话正式开启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全球领导力学院院长王文已与欧洲著名学者迪森,与会嘉宾英国《金融时报》(FT)首席外交事务评论员吉迪恩·拉赫曼德国历史学家乌维·克鲁斯曼原意大利总理府幕僚长丹尼尔·乔瓦尼等通过中外对话形式深度讲述了对此次“明德战略对话(2025)”的期待与深度理解,引发热烈反响。12日,又接受了长安街知事专访,现将内容发布如下:(全文约3200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今年,中国的主场外交频频亮相:已经结束的上合组织峰会创下成立以来的规模之最,将于明后两天举行的全球妇女峰会见证了30年来世界妇女追求平等的决心和新时代女性的奋斗华章。

这不仅是一场场会议,更是一种全球信号:中国希望世界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中国又如何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治理模式,向国际社会讲述发展故事?

01

世界主动了解中国

知事:您长期研究中国与世界的互动,近年来,全球对中国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国际交流的方式和内容也在发生变化。您认为当前的中外交流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王文:我关注的是中外交流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从“我们主动了解世界”到“世界主动了解中国”。过去我们总是在学习、研究他国,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深入了解中国。美国国务院更是成立了“China House”,雇佣上百人每天收集、翻译中国的信息。

第二,从“学习他国经验”到“他国学习中国经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全球南方国家在研究中国的治理经验。例如坦桑尼亚,近几年全面学习中国的“要致富先修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学习了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经验做法。

第三,人工智能(AI)正在重塑国际传播格局。AI取代了过去人工撰写和翻译的方式,信息生成的速度远超人力。这要求我们提升信息的准确性和统筹能力,同时要主动“喂料”,丰富AI语料库中的中国内容,让全球在使用AI时能看到更多中国信息。

02

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声大

知事:今年,全球见证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波及范围最广、加税幅度最高的贸易战。即便如此,中国出口依然保持强劲。前8个月,中国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9%。其中,对新兴市场(尤其是东盟、非洲和拉美)的出口增速持续加快,有效对冲了对美出口的下滑。这是否说明美方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王文:是的,美国政府这场对华贸易战注定失败。原因很简单:中国比七年前更强大,更有底气。我们经历过2018年的冲击,早已为更大的风浪做好准备。

过去八九个月,美国政府先后多次加征关税,但每次宣布都留了“活话”。比如10月10日宣布加税,却推到11月1日才实施——说明他们虚张声势,心里没底。

更关键的是,美国已经失去了再打贸易战的资本。它的工业总产值和发电量都只有中国的一半,制造业门类更远不及中国。今天的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过去几年,“双循环”战略和“去美国化”的贸易布局,让我们形成了强大的韧性。

2018年中国对美贸易额占比约20%,今年已降至不到10%。也就是说,美国之外的国家占我们贸易额的九成以上,而这些市场还在快速增长。美国未来在关税博弈上再无胜算。可以说,这场贸易战让中国更清醒地认识到自主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知事:特朗普政府宣布从11月起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额外100%的关税,总关税水平可能超过130%。这种“交易型外交”是否意味着美国失去了长期战略规划能力?

王文:这正是张牙舞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行为。哈佛教授斯蒂芬·沃尔特说,贸易战是特朗普政府“十大外交失误之首”。他们明知无效,却仍在表演。因为在美国的政治生态里,越显得“盛气凌人”,越能博取选民注意。

回顾美国本届政府上台以来的执政表现,除了发行加密货币“特朗普币”外,几乎所有重大政策都以失败收场:四处退群、裁员、驱逐移民、疆域扩展、重启关税战、调停俄乌冲突……造成通胀高企、股市低迷、美元承压,美国政府甚至出现停摆。

美国当前的制度缺陷使它丧失了长期主义,只剩短期功利。特朗普最关心的不是国家利益,而是能否出现在明天的头条。他把外交当作个人秀,关注的是曝光度、选票和个人资产。

美国今天的困境,是中国前行路上的一面镜子——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真正强大的国家,不在于声势,而在于长期稳定的制度和持续奋斗的人民。

03

无数场战争 VS 无数场会议

知事:今年中国有两场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上合峰会和全球妇女峰会。其中上合峰会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在高校层面,中国人民大学也将于下周举办明德战略对话,中国政府及高校想通过这些大会向世界传递什么信号?

王文:我曾听一位外国前总统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过去十年,美国打了无数场战争,想证明自己依然强大;而中国这十年开了无数场会议,向世界展示它追求的是和平、合作、共赢、包容与开放。

这句话点出了中国主场外交的真正意义。很多人以为会议是“虚”的,但它其实非常“实”。通过这些对话平台,中国向世界讲述自身的发展经验,也通过交流提升国内治理能力。这种不断互动的过程,本身就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组成部分。

作为智库学者和高校代表,我们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活动,旨在为全球公共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比如在即将举行的明德战略对话中,我们邀请了二十多位欧美战略学者到访中国。同时,中国人民大学还启动了“2050研究计划”,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之后,继续提出面向人类未来的“中国方案”。这体现了中国高校更加长远、稳重的全球视野。

知事:面对外部误解甚至抹黑,中国的国际传播应如何更有效地“以文明对话代替文明冲突”?学界、智库与媒体应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王文:过去五年,这个问题一直推动我们学者不断“走出去、讲出来”。事实上,中国学界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进步。如今,中国学者在国际上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像高志凯、李思默等学者,在国际舞台上持续发声。我自己近几年也在海外媒体发表了一千多次言论或文章,努力让世界听见更真实的中国。

其次,我们需要完善激励机制。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中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人约有100万,但真正能在海外持续发声的不足千分之一。应建立更有效的支持体系,让更多学者走向国际舞台。

第三,对外传播要与高水平开放相结合。过去两年,中国对许多国家实行免签政策,很多外国人来华后都改变了成见,对中国充满好感。我们要让更多外国人走进中国,也让更多中国人走向世界,让真实的交流替代偏见。

最后,国际传播不是少数人的任务,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事业。无论是研究者、媒体人还是普通公民,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为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理解贡献力量。

(视频内容后续将在人大重阳及长安街知事视频号发布,敬请关注!)


9b7d95034469b3e5aeb87d96558183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