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2-25 作者: 王文
这几天,我的心情很糟。不只是因为公事,研究如何在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发展与公共安全;也因为私事,我的好友、女儿的干爹王杰克在19个月的昏迷之后,不幸走完了他64岁人生。
作者王文系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本文英文版刊于2月25日《环球时报》英文版“Wang Wen on Changing World”专栏。
这几天,我的心情很糟。不只是因为公事,研究如何在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发展与公共安全;也因为私事,我的好友、女儿的干爹王杰克在19个月的昏迷之后,不幸走完了他64岁人生。
王杰克是过去四十年中国与世界互动进程中的一个平凡却又不普通的个人案例。我希望通过专栏记录下这位崇尚自由、热爱美食、推广中医者的光荣与梦想。
他1956年生于山东,少时随父亲逃荒去了韩国。在釜山念完中学后,留学日本获得法学学位,后又到美国某大公司工作,1970年代末被派到台湾。1984年,改革开放后,他决定回大陆投资。他常自我调侃,这样的经历很容易成为顶级国际间谍。
13年前,我认识他时,他已是北京多家中医院的拥有者,还在北京最繁华地段开了多年的日餐厅。那家日本料理不算大,但很有名气,东亚不少国家的著名人物都是那里的常客。当时还是一名记者的我,慕名去品尝,还报道了那家日餐厅里的国际化现象。
可惜,当时为了筹备北京奥运,街道须拓宽,日餐厅被迫拆除,尽管数位日本与韩国议员还专门写信希望能够保留。有人甚至出主意,可以让西方媒体报道这次强拆事件,奥运会前把声势闹大,这样就能阻止被拆的厄运。杰克私下告诉我,不想给北京办奥运添麻烦。于是,他默默承受了损失。
后来,他在北京T3航站楼国际航班区域又开了一家更大的日本料理餐馆。让我感动的是,有一次出国经过,他为我准备了一份丰盛日餐带上航班,惹得周围乘客抗议,为何没有给他们上同样的食物?
更令惊叹的是,他在北京多处投资中医院,邀请了许多退休老中医坐诊,深得患者信赖。他希望,未来再多一些钱时,还要开若干家孤儿院。社会慈善,是他最热衷的,也是他认为中国最应从美国学到的事物。他身体力行地做了多年的慈善。
他是极其简单而又内心矛盾的人。他崇尚自由,不想结婚,没有子嗣,享受着自由主义者的独身生活。他对中国治理体制有不少抱怨,常常找我吐槽那些不方便、不公平的事情。但他对中国未来却满怀着希望,不想离开北京,更不愿到韩国、日本或美国定居。他总说,等我女儿这代中国人长大了,中国一定会比美国更强大、更自由、更美丽。
可惜,他没有等到那个时候。2018年5月6日,我在杰克床前大声呼唤时,抢救四天的医生已准备放弃治疗。但他还有知觉。钱财不能救治他的突发脑梗,只能延续他的呼吸。而在今年疫情期的离世,似乎显示着他更愿承担这个国家的苦难。
或许对他而言,离世是一种解脱,但对亲友而言,却是无尽的悲痛与感叹。在过去的一个多月的疫情期,在中国,突然爆发了许多类似悲欢离合的生死故事。2000多人被病毒夺去了生命,成千上万个家庭承载着悲痛与感伤,10多亿民众共担着抗击疫情的应急使命。
这里面当然有英雄,也有孬种;有勇敢,也有胆怯;有苦难,也有辉煌;有焦虑,也有希望。如美国记者威廉•曼彻斯特在《光荣与梦想》一书中精雕细刻地记录1932年至1972年间的美国的社会纪实那样,中国过去四十年的每一个片段同样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有着全景式的故事与变化。
可惜的是,无论中国媒体,还是西方媒体,都还没有记录下这个复杂而又多元的伟大时代。一些西方媒体过于贬损中国的苦难与不足,而中国媒体则过于描述正面与辉煌。伟大的国度、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记录者,每位像王杰克这样平凡而不普通的人,都应该值得时代回忆与尊重。(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