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王文:中国结构性改革成关注重点 与世界分享“中国智慧”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王文  /  

王文:中国结构性改革成关注重点 与世界分享“中国智慧”

发布时间:2016-08-31 作者: 王文 

在王文看来,不论是议题设置还是主题,都凝聚了中国长期以来参与全球治理的经验和智慧,也体现了中国兼顾不同类型经济体诉求的平衡立场。峰会主题的四个关键词不但与中国确立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首的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吻合,也紧扣世界结构性改革的脉搏,二者分别是针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

  本文刊于8月30日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 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即将于9月4日至5日在杭州召开。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表示,在峰会议题设置上,凝聚了中国长期以来参与全球治理的经验和智慧,也体现了中国兼顾不同类型经济体诉求的平衡立场,中国将与世界分享“中国智慧”。


  中国结构性改革实践将引发各国关注


  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是G20的重要议题。


  王文表示,应对世界经济低迷,各国采取的经济调整方案和措施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发达国家为核心的经济体采取的周期性政策为主,比如利率政策的调整来刺激本国经济,如瑞士央行的利率已是-0.75%,美国则是不断加大对美元加息的预期来调整刺激经济;另一类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采取的结构性改革方式,加大新兴行业、消费者对经济的贡献来应对经济低迷。


  经过调整,整体上中国经济尽管还存在下行压力,但很多行业出现了良好的苗头和潜力。实践证明,第二类方式优于第一类方式。


  数据显示,仅在2016年上半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高于全部规模以上的工业5%;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0.2%,其中航空设备制造业增长26.4%;新产品如新能源产量增长87%;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增长33%;电影放映业增长23%;网上零售业增长28.4%。


  王文表示,目前结构性难题困扰世界经济,G20杭州峰会上各国关注的重点之一便是中国在经济治理方面提出的结构性改革实践。


  结构性改革不仅为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问题开出了“药方”,也为解决全球经济发展难题找到了“钥匙”。


  峰会凸显三大亮点


  担任G20主席国后,中国成功重启沉寂多年的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以新兴市场融入国际金融体系并发挥更大作用为主线。本次峰会的交流话题将会更多地关注国际经济金融体制改革。


  整个峰会亮点颇多。一是核心议题从过去的“如何增长”转化成了“如何发展”,具体来说峰会首次围绕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第一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王文认为,“这是中国引领了G20的具体表现。”


  二是杭州峰会将推动G20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有利于G20长期化引领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经济合作方向。王文表示,作为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的首要平台,杭州G20峰会则致力于向全世界传递恢复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和社会治理的积极信号。


  三是在绿色金融、贸易部年度会晤机制化、就业部长年度化等具体议题上,本次峰会亦有所突破。


  “中国方案”颇受期待


  G20杭州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既体现中国主张、中国声音,又符合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回应各国发展需要。


  在王文看来,不论是议题设置还是主题,都凝聚了中国长期以来参与全球治理的经验和智慧,也体现了中国兼顾不同类型经济体诉求的平衡立场。


  峰会主题的四个关键词不但与中国确立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首的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吻合,也紧扣世界结构性改革的脉搏,二者分别是针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


  峰会上,中国广邀发展中国家宾客,使本届峰会成为G20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的一次;中国首次推动G20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首次强调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首次大力构建发展中国家深度参与G20峰会的有效机制与参与方式……通过诸多首次,中国把事关全球发展的诸多问题,如工业化、就业、发展伙伴关系、互联互通等关键内容都“一网打尽”,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提供了携手共进之道。


  王文认为,中国倡导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决定了“中国方案”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所欢迎的,“从本质上看,‘中国方案’是对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完善、补充,而非替代、对抗。这是其保有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也是中国得以在新一轮规则重构中扩大参与权、话语权、影响力的根本原因。”(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