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8 作者: 王文
2025年9月3-6日,第十届东方经济论坛在俄罗斯远东城市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远东联邦大学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多国领导人及2000多名各国代表出席论坛。
人大重阳网讯:2025年9月3-6日,第十届东方经济论坛在俄罗斯远东城市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远东联邦大学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多国领导人及2000多名各国代表出席论坛。
在四天会议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全球领导力学院院长王文受邀出席三场分论坛并发言,并与多个国家的部长级嘉宾围绕主题进行研讨。分论坛主题分别是“金融市场的代币化”、“全球南方与东方”和“中俄在全球不稳定背景下的寻求联合平台解决方案”。这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学者第三次受邀参加东方经济论坛。
9月3日上午,主题为“金融市场的代币化:展望未来”的分论坛在第12号会议厅举行。俄罗斯央行副行长阿利克切·古兹诺夫、俄罗斯财政部金融政策局局长雅库勒夫等九位嘉宾参加。王文在发言中首先介绍了刚刚在北京结束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提升了中国人的自豪感以及全世界对中国国家力量崛起的预期,世界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预期也在提升。
接着,王文在发言中讲道,中国近年来通过数字人民币试点和区块链赋能金融应用,形成了以制度创新和场景拓展为特色的路径。
在中国人看来,从数字金融资产到央行数字货币,再到跨境支付体系,代币化正成为全球金融体系演进的重要变量。而俄罗斯自2019年率先在立法层面确立“数字权利”(digital rights)框架,并在数字卢布、数字金融资产等领域展开积极探索,也非常值得借鉴。
从未来金融数字化的宏观战略空间角度来看,中俄在金融代币化的合作不仅着眼于技术层面的创新,更关乎全球金融治理格局的重塑。两国同为新兴大国,既在现实中面临共同的外部约束,也在战略上拥有推动多极化金融秩序的共同诉求。
若能以代币化与数字金融为突破口,中俄完全有能力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平台上,提出新的数字金融治理理念与规则方案,为全球金融体系提供更多元、更公平的选择。
可以预见,中俄合作不仅是技术与制度层面的结合,更可能成为全球数字金融治理转型的重要动力。
9月5日上午,主题为“全球南方和东方:谁将领导新经济增长”的分论坛在第11号会议厅举行。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瑞舍特尼克夫、俄罗斯储备银行总裁格瑞夫、尼泊尔投资委员会总裁格业瓦里、缅甸财政部联席部长敢扎等6名嘉宾出席。
王文在发言中首先祝贺普京总统为期四天率团访问中国圆满成功,接着讲到中俄在推动国际秩序变革中的共同作用。中俄两国在技术领域有很强的合作基础和互补性。俄罗斯在基础科学理论领域有较强的优势,比如数学物理、核能、动力学等。中国在应用领域有较强的优势,比如5G、清洁能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等。尤其这些年来中国在大语言模型和机器人领域发展速度非常快。
两国都面临着来自西方的技术封锁。这就强迫两国在航空科技、芯片、半导体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尤其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的空间更大。这也促使两国的合作在金融领域拓展。
比如两国可以就金融支付渠道进行深入合作,摆脱来自swift系统的干扰,尤其来自美元体系制裁的影响。在这方面,两国金融界和科技界都需要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目前看来,两国金融界和科技界的人员往来,还是不足够的。比如,在中国仅仅只有一万名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在俄罗斯也只有约四万名中国留学生。两国最优秀学生都到美国留学了。
9月6日,“中俄在全球不稳定背景下的寻求联合平台解决方案”分论坛举行,俄罗斯国家发展集团副主席阿格鲁利安、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对外经贸大学校长赵忠秀等9位嘉宾参加。
王文回答主持人有关“替代性国际金融方案”的问题时分析道:替代性的国际金融系统,总体上看,前景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战略意义非常大,但短期内的实际效益仍然是有限的,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
首先,让我来先讲讲积极前景与巨大潜力。它将增强金融自主性与韧性。这是最核心的战略目标。通过对接CIPS(中国)、SPFS(俄罗斯)、UPI(印度)等系统,都将是一个“去SWIFT”的备用通道”,这提供至关重要的安全保障和战略缓冲。
二是促进本币结算、降低交易成本。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和支付系统对接,将直接推动成员国之间的本币贸易结算,能有效减少对美元、欧元的依赖。
三是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上合组织框架内的“一带一路”倡议、欧亚经济联盟等倡议的对接提供实实在在的金融支持。
四是推动多极化货币体系形成:这是更长远的全球性影响。多元货币体系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平衡和稳定的国际货币秩序。
当然,目前,这种替代性的国际金融系统也面临着挑战与不确定性:
第一是规模与流动性问题。新建系统在初期必然面临参与者较少、交易量有限、流动性不足的问题,需要时间积累和生态培育。
第二是技术与标准统一难题。要将不同技术标准、操作规则、法律框架的支付系统(CIPS、SPFS、UPI)无缝对接,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技术和工程挑战,需要各国央行和金融机构进行大量的协调工作。
第三是地缘政治内部协调。在具体合作中,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消除信任赤字、达成共识,将是系统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四是市场接受度和习惯惯性。毕竟,美元体系的主导地位已有数十年历史,形成了强大的路径依赖。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需要建立更多的平台解决方案。比如,建立上合组织共享支付网关(SCO Shared Payment Gateway)、上合组织数字货币桥(SCO Digital Currency Bridge)、上合组织贸易结算信息平台(SCO Trade Settlement Information Platform)。
无论如何,我们可以说,上合组织此次的金融合作决议,是一次关键转折。它标志着全球“去美元化”和金融多极化趋势从讨论走向了实质性的制度构建。它不会立即颠覆现有体系,足以改变游戏规则,迫使现有体系变得更加包容和公平。
从长远看,这是塑造一个更加多极化的世界经济秩序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