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中法开启青年领袖交流 中国精英已站在国际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王文  /  

中法开启青年领袖交流 中国精英已站在国际前沿

发布时间:2013-12-26 作者:  

王文认为,这种交流能增强中国青年人对自我的认知。“由于中国多年来发展的复杂度、中国精英特有的勤奋好学、对发达世界的渴求、对中西方交往存在不平等甚至压迫的深切感受等诸多原因,中国各领域精英的交往能力、认知水平、知识底蕴已经站在国际前沿。”王文说,通过首次在法国的交流,中国人完全可以自信地承认这一点。

 

  “中国与法国之间的高层交流机制有很多,但在青年领域的交流却很少。”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秘书长兼欧洲部主任蒋端说,“中法青年领域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在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的推动下,法方成立了法中基金会,其主要目的就是推动中法青年人之间的交流。

 

   作为法中基金会的中方合作伙伴,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成立至今已经有60多年历史,在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高层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蒋端坦陈,打造青年精英的对话机制,加强中外青年交流对外交学会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尝试。

 

  增进认知

 

  2013年8月30日至9月2日,“中法青年领袖项目”的首个中法青年精英见面会在法国举办。中方和法方大约40名代表成员访问了波尔多和巴黎,其间参观考察了葡萄酒庄园、高科技激光企业、制冷设备厂等地,还就“促进中法关系发展”以及环保等可持续话题进行了讨论。代表团成员还先后拜访了法国参议院、外交部和总统府,受到了法国总统奥朗德、法国外长法比尤斯、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的接见。

 

  在会见中,法国总统奥朗德强调,在法国实施的首届“青年领袖”交流项目已纳入两国公民社会间加强人文关系、巩固定期、直接交流的范畴。他重申了对青年人的重视,强调青年人应成为发展法中关系的核心,两国应加强大学生交流和个人间的直接联系。

 

  参加此次青年交流的中方代表是来自商界、法律界、教育界、文化艺术界以及政府部门的青年代表。作为此次代表团的组织者之一,蒋端说,考虑到青年一代的特点,首次交流活动安排并没有设定太多特定的议题,而是把实质性的对话和交流融入很轻松的环境中。但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对对方的认知还是让蒋端感到意外。“我们先从一些认知话题入手,比如中国人如何看法国人,法国人如何看中国人。”蒋端说,“结果显示,双方对彼此的了解并不多,且认识有很大差异。”蒋端举例说,有些中国人反映说法国人很散漫、很傲慢,但法方的团员感觉很吃惊,最后通过讨论,法方人员也觉得,一部分法国人可能的确是比较傲慢和自我中心。而法国青年精英认为中国的环保、食品质量、诚信和舆论环境还存在改进的余地,中方代表也都认可。“整个交流的气氛不是硬碰硬,而是通过就交流找到共识。”蒋端说。

 

  而让蒋端意外的是,在国内,中国人目前都认为自己的文化保存得并不好,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很多优秀的历史遗存被破坏,但是,在跟对方交流的过程中,法国青年人并不同意 这样的观点,他们觉得他们到中国仍然能欣赏到东方文化的魅力。但蒋端也切实感觉到,虽然中法建交已经50年,双方的经贸和人员往来不断加强,但是,法国人对中国的认识还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他希望这种民间和青年人层面的交流越多越好。

 

  互相学习

 

  如何挑选参加该项目的青年领袖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蒋端说,他们希望尽量让各个领域的青年领导者都参与,第一次交流的中方人员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而他本人在微博上是备受关注的意见领袖,也包括一些画家、银行界等领域的人士。而有些中方的代表,则是法方提议加入到这个交流团队的,比如说上海“青松老年看护服务有限公司”的CEO王燕妮,剧作家金娜等。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是此次中国青年领袖交流中唯一的高校代表。他说,中方代表大多数都没有来过法国,此次交流可以让代表们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国与一个老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和差异。

 

  “对于中国人来说,法国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无论从哪个方面,中国都应当向法国表示尊重,也应当时刻抱有学习的姿态。”王文说,通过此次交流,他认为法国可供中国借鉴与效仿之处仍有许多。“比如说城市规划方面。虽然巴黎的许多建筑是二战后重建的,但城市规划的底子却起源于19世纪初。200年前法国城市规划者们的超前意识,是目前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规划者们需要学习的。”王文说,“还有人文素质方面,在巴黎街头,我目睹了一起车辆挂蹭事件,双方司机相互拍肩道歉,数十秒钟后街道恢复畅通。”而同时,他认为,中国通过努力在很多方面开始超越法国,比如说高铁以及某些大城市的发展规模。

 

  而通过交流,王文也充分认识到,“法国对中国的需求远远高于中国对法国的需求”。“由于法国的市场不大,法方代表更热衷于与中方代表交流,充分折射了中国市场的魅力。”王文说,“奥朗德总统在会见两国代表时更是坦言‘中国发展是法国的希望’。”

 

  不断完善

 

  作为此次中国代表团的画家代表,陈芸把自己的一幅作品送给了奥朗德总统。陈芸在自己的油画作品中追求琉璃的质感,其作品包括天堂鸟、蝶变等多个系列。提起这次赴法交流,陈芸表示,自己收获非常大。“法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化和艺术的国家,也是一个非常讲究规则的国家,中国在很多地方可以跟法国学习,比如说环境保护和对文化的重视。”通过与当地的艺术家和策展人交流,陈芸有意向去法国举办个人展览。

 

  蒋端也认为,企业界的交流见效不会特别快,而艺术届的青年领袖普遍感觉收获很大。根据首次中方青年代表回来后的反馈,蒋端说,大家希望以后在议题的设置上更加主动,多涉及一些能够深入交流的话题。

 

  根据原定的安排,2014年的中法青年领袖交流将于秋季在中国举办。“中法双方的长处不一样,我们也有很多值得推出的地方,比如我们的城镇化和社区发展,以及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因此,在交流安排上会考虑中国的特色。”蒋端说。而为了增加交流的覆盖面,参加首次交流的大约20名代表中将只有10名继续参加第二次在中国的交流,同时增选10名新的成员。

 

  王文认为,这种交流也能增强中国青年人对自我的认知。“由于中国多年来发展的复杂度、中国精英特有的勤奋好学、对发达世界的渴求、对中西方交往存在不平等甚至压迫的深切感受等诸多原因,中国各领域精英的交往能力、认知水平、知识底蕴已经站在国际前沿。”王文说,通过首次在法国的交流,中国人完全可以自信地承认这一点。(记者 卢茹彩 来源:今日中国法文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