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17 作者: 王文
作者曾在电视上的节目“中国正在说”中演讲,分析有独到之处,拜读其作品以而知道得更多论述和观点。在历史与现实交织中,以独到的视角,宽广的视野,重新定义和解读新时代中美关系的修昔底德陷阱之惑,赞!多次赴美,观感不同,同列一书,对比看更清楚。好书。
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本文刊于2月16日中国正在说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节目终究有未尽之言,今日我们回归阅读,以书会友,和各位分享诸位主讲大家的著作,2017从读书开始。
曾经——
他是职业报人,
用深厚笔力,为中国人述说天下大事;
用黑眼阅遍异域风情,一路的零星记载。
如今——
他转投高校智库,留下一段别致的期待!
一路行走,一路思考。
理性思考与感性呼吸,
也是丰富人生不可或缺的养分。
王文部分著作
美国的焦虑
一位智库学者对美国的调研手记
王文院长曾以记者、学者的不同身份多次访美,对美国的经济政治制度有深度的接触和理性的思考。这本书稿就是这“N”多次访美的手记,内容丰富。书稿里既有作为一位记者对美国的亲身感受,更有作为一名智囊在深度了解美国后对比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理性思索。
名人推荐
王文是一位近年来多次近距离观察美国动向的中国青年学者、一个新型智库的领导者。他的亲历式深入思考和评论,值得关心中美关系的人们认真阅读。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
一位年轻智库领导人兼学者,利用旅途中的点滴时间,将走访美国的所见、所闻、所思,细录下来,呈现给读者。从平实但又不失激扬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眼观美国、心系中国的情感和立足当今、放眼未来的视野。
——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少将姚云竹
曾两次与王文赴美国观摩大选,从多角度多层面观察研究这个规模巨大、意义重大的政治实践活动。这本《美国的焦虑》是对那些观察的总结,也是对规律的探索,非常值得一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所长房宁
在王文是研究生阶段时我们就相识。10多年,看着他从一位年轻记者成长为资深学者,飞奔于世界各地,与全球政要名流对话,洞悉国际局势变迁。这本《美国的焦虑》汇集着他多年来对美国的亲历观察,开卷有益。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
网友书评
作者曾在电视上的节目“中国正在说”中演讲,分析有独到之处,拜读其作品以而知道得更多论述和观点。
在历史与现实交织中,以独到的视角,宽广的视野,重新定义和解读新时代中美关系的修昔底德陷阱之惑,赞!
多次赴美,观感不同,同列一书,对比看更清楚。好书。
大国的幻象
行走世界的日记与思考
这是一位新闻人多年行走于美日欧等大国时,边走边记下的文字辑录,其间有诸多令人遐想的场景:与大国政要的“亲密接触”,与国外强势媒体人的唇枪舌剑,与世界级学者的下午茶时光,还有与大众“草根们”的闲话家常……
在行走中,作者屡屡遭遇文化冲突,他发现:美好或邪恶,中国人看待大国的视角总是略显单一、略带偏见,且往往慵懒地依循西方的思维路径。大国之幻象,正吞噬国人独立思考、谨慎判断之力。是时候超越西方视角,找回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认知逻辑了!
名人推荐
在《大国的幻象》一书中,文章涉及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伊朗和欧洲诸国,几乎将现今国际热点一一收尽;字里行间有对他国长短、本国圆缺的思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前外交部长李肇星
《大国的幻象》想要表达的就是,中国人应突破美国学者经过“营销”后对中国人的思想束缚,然后呼唤中国人自己的思想崛起。能说出这些,是需要勇气的。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
王文在行走中观察,在采访中思考,使《大国的幻象》这本书有了一个连贯的主题:在对一些国际热点话题深入观察分析的基础上,一方面尝试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分析框架;另一方面,也在尝试用中国人的视角来观察分析世界的事情。这是之前几代人一直抱有过的梦想。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丁刚
伐谋
中国智库影响世界之道
从《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看中国智库如何影响世界。王文结合了自己的切身经历,总结了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有益的诸多经验。
人民币为什么行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标志着人民币正式成为全球五大储备货币之一,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历史性时刻。对于人民币、于中国和中国的未来将会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书从汇率最基本的概念讲起,由浅入深地讲述了汇率和人民币的相关问题。特别是对汇率改革问题,作者不仅讲到了关于汇改的理论性问题,更讲到了在宏观汇率制度下如何操作,从制度完善、预期管理和全局把控上来理解汇率制度和改革。摆脱纯理论性的学术研究,力求达到与市场的最契合实际的结合。(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