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13 作者: 王文
我会特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全球领导力学院院长、特聘教授王文作《中美博弈:过去、现在与未来》专题讲座,深度解析特朗普2.0时代的中美博弈与中国未来。
本文转自5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河南校友会。
5月10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河南校友会商学分会换届会议在郑州大河锦悦酒店锦悦厅成功召开。潘新民校友当选商学分会第二届会长,刘助民、秦鸣(兼任秘书长)、于保杰当选副会长,孙宁、韦洋洋当选副秘书长。
换届会议后,我会特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全球领导力学院院长、特聘教授王文作《中美博弈:过去、现在与未来》专题讲座,深度解析特朗普2.0时代的中美博弈与中国未来。
王文首先回顾了近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轨迹。2022年,美国众议长佩洛西“窜台”这一严重挑衅行为,致使中美关系瞬间降至20多年来的冰点。随后,在2022至2024年期间,尽管双方关系紧张,但中美高层通过多次会晤,为双边关系的缓和带来了转机。2025年是否会成为中美博弈的转折点,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坚守底线,明确划出红线,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民主人权、发展权利等核心利益不容侵犯,同时提出致力于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四个不变”原则,彰显出中国维护双边关系的积极态度与坚定立场。
谈及特朗普2.0上台后的政策走向,王文指出,其百日行动涉及多个领域的重大举措。从退出国际组织、大规模政府裁员,到放松行业监管、调整移民政策,再到提出极具争议的疆域拓展设想以及在中东事务中的一系列动作,这些政策引发了广泛关注。然而,现实执行过程中,这些政策面临重重阻碍,能有效落地实施的较少。美国国内面临着诸如通胀压力大、制造业回归困难、财政收入减少等诸多经济难题,同时还需应对共和党内部矛盾、盟友体系分歧等复杂局面。在涉台问题上,特朗普更倾向于通过军售方式维持台海紧张局势,预计未来会进一步强化对台军售及军事互动,对此,中国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特朗普关税”政策是讲座的重要议题。王文表示,美国加征关税的初衷是推动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但实际情况是,美国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程度并未降低,部分关键产品如天然石墨、非车用锂电池等对中国进口的依赖度极高且难以替代。与之相反,中国对美贸易依赖度在逐步下降。这一关税政策不仅严重冲击了全球经济,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出口订单减少、成本上升、利润压缩等一系列挑战,企业“出海”拓展市场遭遇困境。但从长远视角看,它也成为推动中国产业链重构、市场多元化布局的重要契机,不仅加速了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还可能重塑全球贸易格局,进一步加剧中美技术竞争在全球范围的延伸。
回顾中美关系的历史长河,王文梳理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抗,到后来的缓和、蜜月、解套、接触,再到如今的竞争阶段。他强调,当下中美博弈已进入“相持期”。在经济领域,中美均拥有庞大的经济体量、消费市场和贸易规模;军事上,尽管美国军费开支高昂,但因其全球军事部署,在区域内与中国形成一定制衡;在发展模式方面,中美模式在全球都具有独特吸引力。展望未来,中美关系走向存在多种可能性,高烈度的全面军事对抗、中烈度的全面脱钩以及低烈度的紧张关系常态化都有可能出现,其中认知战已逐渐成为双方博弈的关键战场。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应如何应对?王文在讲座中给出了他的看法。中国正积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内循环通过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消费升级、促进产业韧性升级等举措,挖掘国内市场潜力,释放经济内生动力;外循环则依靠深化与传统伙伴的贸易合作、在新兴贸易领域发力、推进制度型开放、借助“一带一路”等区域合作重构供应链,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空间。从短期应对来看,中国将增强外汇储备、灵活调整货币政策、优化贸易结构;中长期则聚焦产业升级、加强国内市场建设、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强化科技创新突破。企业层面,需优化供应链管理、开拓多元化市场、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个人也应合理规划财务、提升自身技能、实现投资多元化,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环境变化。
王文以宏阔的历史视野、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深刻的见解,系统梳理了中美关系的演进脉络,为听众全面解读了特朗普2.0时代的中美博弈态势,并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与方向。在中美博弈进入复杂深水区和战略相持期的当下,中国需保持战略定力,在斗争中寻求合作,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综合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与机遇。
讲座的交流阶段,现场气氛热烈高涨,校友们争相举手提问。王文院长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以一段精彩巧妙的叙事性回答,将个人发展、子女教育、跨境贸易、河南经济发展等看似分散的问题巧妙串联,展现出一位学者的思想深度与人文关怀。
王文指出,“内卷”本质上是一个反映时代特征的中性概念,对个人和国家而言,长期顺境反而可能消磨进取意志,激流之中,方显弄潮儿本色。“回望中国改革开放历程,正是在一次次逆风前行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王文强调,“历史经验表明,越是面临外部挑战,越要坚持开放合作的发展道路。”当前全球化遭遇逆流之际,更需要以开放、包容、创新的心态主动调整预期,在逆境中寻找突破,在挑战中把握发展主动权。
针对个人成长,王文建议要立足时代坐标进行长远规划,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培养多元能力、开拓国际视野。他将教育看作“让幼苗经历风雨的自然成长过程”,强调真正的能力培养往往发生在舒适区之外,家长应当注重培养子女“逆风飞翔”的勇气和韧性。
讲座结束后,校友们纷纷表示,王院长以独特的中国视角,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对国际关系理论进行了一次深度阐释,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大国战略思维课、一场坚定我们应对挑战的信心和决心的精神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