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08 作者: 王文
作为中国官方指定的G20牵头智库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负责人王文参与并见证了中国筹办G20峰会。在他看来,G20峰会作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後紧急形成的大国协调机制,现在8年过去,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美俄关系因乌克兰危机出现裂隙,除中国外的其他几个新兴经济体增长後劲乏力。
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本文刊于8月5日香港文汇报。
作为中国官方指定的G20牵头智库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负责人王文参与并见证了中国筹办G20峰会。在他看来,G20峰会作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紧急形成的大国协调机制,现在8年过去,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美俄关系因乌克兰危机出现裂隙,除中国外的其他几个新兴经济体增长后劲乏力,「在这个大背景下,需要有一个拥有充分感召力、粘合力的国家敢于担当延续G20的国际责任,而中国振臂一呼,得到其他大国的高度响应,体现了中国对国际进程的强大塑造力」。
国际影响力日升
王文切身感受到中国日益提升的国际影响力。在两年前的澳洲布里斯班,中国俨然已成为G20峰会的主角。在当年峰会预热会上,由于中国代表晚到半日,令不少与会者因错失交流机会而感到遗憾,称「中国人来了,预热会议才算真正开始」。而中国代表一到,预热峰会便成了「中国日」。
在王文看来,中国正在拯救G20,正如中国让APEC重焕生机一样。「当欧美国家一些人想『过河拆桥』时,中国发现了G20的新意义,让G20从危机应对机制升级为加强经济增长的机制。」更关键的是,「中国为G20寻找新动力。当世界各国尤其是G20大国经济低迷、找不到出路时,中国的经济和金融治理经验能够为世界所分享。」
连接新旧经济体
「没有中国,G20肯定一事无成。」法国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董事及创办人马克.乌赞说,美国霸权实力逐渐衰退后,世界进入多极化格局,国际金融关系将不再以美欧为中心,而是包括巴西、印度和中国等新兴国家在内的新旧经济体之间的G20融合格局。
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副总裁车斗铉则认为,中国借其独特性可以成为连接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桥梁」。考虑到中国与G20其他亚太成员国(如韩国、日本、印尼、澳洲、印度)的双边经济关系,中国还可以通过连接该地区国家成为全球合作的「最佳实践案例」。(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