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8 作者: 何伟文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西方媒体不时出现所谓“外资逃离中国”“外资从中国流向印度”的报道和评论。那么,外资真的在流出中国吗?显然不是。
作者何伟文系前中国驻旧金山和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本文转自4月18日环球网。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西方媒体不时出现所谓“外资逃离中国”“外资从中国流向印度”的报道和评论。那么,外资真的在流出中国吗?显然不是。
彭博社报道中的所谓“2023年外商直接对华投资”其实是指外汇收支,而非外商直接投资(FDI),连概念都混淆了,很不专业。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统计口径是该时期境外流入中国的投资金额,虽然从统计看,外商直接投资同比确实出现一定减少,但这并不能得出外资流出中国的结论。实际上,中国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金融账户流入资金2099亿美元,其中第四季度达595亿美元,为3年来新高。
由多转精,关注外资投资质量与方式
联合国贸发会2024年1月17日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观察》显示,2023年,世界跨境直接投资总额达1.37万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3%。但刨除为了避税的资金,实际投资总额是下降的,其中欧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减少了23%,美国同比下降3%,中国6%,东盟16%,而印度减少了47%。按西方媒体FDI下降就是外资逃离的外行逻辑,那所谓“印度意外成为赢家”的报道显然是自相矛盾。
该报告还指出,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跨境并购和项目融资金额减少,而绿地投资在很多地区仍然保持增长。绿地投资又称新建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主体在东道国境内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会直接带动东道国生产能力和就业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发达国家跨境并购金额同比减少2800亿美元,项目融资减少1570亿美元,但在绿地投资方面美国增长2%,中国增长8%,东盟则增长37%。同属拉美的巴西和墨西哥是一组很好的对比:巴西接受的绿地投资虽然保持平稳,但因项目融资大减40%,所以利用外资总额仍然减少22%。墨西哥则由于绿地投资增长强劲,利用外资总额保持增长。因此,衡量外商投资流入水平,不仅要看总量,绿地投资也值得关注。
此外,2024年前两个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同比下降,很大程度上也是去年同期基数高的缘故。2023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虽然同比下降,但仍处历史第三高。而在高新技术等领域数据也呈向好趋势:2024年前两个月,在我国新设外企7160家,同比增长34.9%,为5年来新高;新设高技术企业数同比增加32.2%,外资金额714.4亿元,同比增长33.2%;高技术制造业吸收外资282.7亿元,增长10.1%。这都佐证了中国在吸引外资、加速发展方面的良好表现。随着中国不断提升投资质量、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走向高质量发展,外界要想中肯地评估中国、衡量外资情况,其基本指标也应与时俱进,在总量外,还要关注质量与投资方式。
地缘因素影响世界投资信心,中国仍是“定心丸”
与世界其他主要板块相比,不难看出中国的实际表现依然亮眼。世界跨境直接投资下降,主要原因是地缘政治紧张和地缘经济碎片化对资金流动造成负面影响。俄乌冲突、中东动荡,都让一些大型并购项目被迫暂停,给企业投资决策带来地域风险考量。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2023年,发展中国家整体外资流入同比减少9%,东盟、印度吸收外资更是两位数下降。另一边,美国不断构筑旨在打压中国的“韧性供应链”,不断在高科技贸易和投资领域推进封禁或限制。中国美国商会2023年一份调查显示,会员普遍认为在华经营的最大风险就是美中关系紧张。
尽管阻力重重,但一年多来的成绩实打实地表明,各跨国公司仍然非常重视中国市场,投资中国大势并无根本改变。苹果、英伟达、埃克森美孚、德国西门子纷纷或拓展与中国厂商在科研、制造等领域的合作,或继续加深合作深度。在美国咨询公司科尔尼近日发布的全球2024年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FDICI)报告中,中国从去年的第七位跃升至第三位,在新兴市场专项排名中位居榜首。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直言,中国已经是一个不可代替的市场。
为什么尽管世界政治经济风险上升,中国经济依然对外资具有很大吸引力呢?第一,中国是全世界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中国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即便将年增速稳定在4%至5%,也将给各国投资者创造非常可观的收益。同时,中国正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尽管受到美国与欧洲国家的种种限制,但在人工智能、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发展势头仍然十分强劲。这在步入低增长时期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下显得格外亮眼。世界银行预测,2021年至2025年将是过去30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最慢的5年。资本是逐利的,只要它继续寻找新市场、新机遇,就必然无法忽视中国。
第二,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总量上,更在与全球供应链的有机结合中。许多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或营销中心,都不仅仅是面向中国市场,而是作为其全球供应链的一环。例如德国医药与电子巨头默克公司在北京的研发中心、在上海的生命科学实验室和在苏州的新材料研发中心同时也都是其全球研发中心,为其全球业务提供支撑。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类别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约占世界30%。因此,选择中国,是跨国企业保持其世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布局,保守估计这一趋势仍将持续很长时间。
中国向世界扩大开放,外商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对外开放是党的二十大明确坚持的国策。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确定了扩大制度型开放的方针。在2024年,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将进一步缩减,制造业领域负面清单将归零,金融领域也允许外资占股100%。商务部及各地机构都建立了与在华外商沟通的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外商在华经营情况、问题诉求及意见建议。中国各级政府正在努力为在华外企创造一个开放、公平的营商环境。可以确信,中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实际利用外资仍将保持在每年接近甚至超过2000亿美元的高水平,不仅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持续提供动力,也为各国企业不断创造新的机遇。
一些西方媒体的选择性失明,不过又是一场不惜抛弃专业形象,对中国发展成绩与势头的抹黑而已。中国的困难,无论它们如何夸大也终将被克服;中国的发展,无论它们如何贬低也必将硕果累累。历史必将证明,中国将继续为世界共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而所谓的“预言”不值一哂。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