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3 作者: 杰弗里·萨克斯
按照医学概念,“休克”代表的是一种静止状态,让经济暂时“休克”,那么就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停了下来。然而,休克疗法刚好相反,它是要让经济动起来,希望用激进的改革去刺激经济。因此,用“震撼”,比“休克”更贴切。
本文转自2024年1月2日南风窗。
阿根廷新任总统米莱上任,开始兑现竞选承诺,缩减开支,合并政府部门,放开汇率管制等。改革有很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措施有些激进,11个省宣布进入“经济紧急状态”。于是,很多人评价说,阿根廷在搞一场休克疗法。
休克疗法,出生在1980年代或之前的朋友一定对这个词不陌生。苏联解体之后,从1990年代初到2000年之前,俄罗斯的经济改革都被认为是在搞休克疗法。2000年,普京出任总统。之后,休克疗法才彻底在俄罗斯退出了历史舞台。
休克疗法到底是什么?它的英文是“Shock Therapy”,有人也愿意将其翻译为“震撼疗法”。在我看来,翻译为“震撼疗法”,可能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字“信、达、雅”的标准。
按照医学概念,“休克”代表的是一种静止状态,让经济暂时“休克”,那么就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停了下来。然而,休克疗法刚好相反,它是要让经济动起来,希望用激进的改革去刺激经济。因此,用“震撼”,比“休克”更贴切。
休克疗法来源于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作为经济学教授,萨克斯的主要职业生涯在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他曾是拉美国家玻利维亚的国家经济顾问,指导过这个国家的改革。由于玻利维亚的改革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休克疗法开始被很多人热捧。在1980年代中后期,萨克斯开始到处推销他的这一经济改革理论。
杰弗里·萨克斯
休克疗法的内涵很广,大多数和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相关的东西都能纳入这个概念。而改革理论的逻辑,又必须从通胀说起—人类历史上所有的经济改革,基本上都和通胀有关。
形象地说,如果把经济体比作人体,那么通胀就是人体的温度,体温是否正常是人健康与否的最直观指标。如果是2%~3%的温和通胀,就好比人体的温度保持在36度多一点,经济运行正常。如果通胀超过10%或者更多,比如达到了26%(超级通胀),那就等于是人体发生37度以上低烧,甚至是39度以上的高烧了,说明经济出了大问题。
无论是玻利维亚,还是俄罗斯,引入休克疗法的时候,通胀率早已超过了50%。通胀的本质是“钱多货少”,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讲,就是总需求超过总供给。于是,治理通胀首先就要用激进的办法去抑制总需求,同时,通过市场化改革,激活市场,扩大总供给,最终达到均衡。休克疗法,基本上就是这个套路。
什么是总需求?可以通俗理解为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力,如果政府很有钱,到处大兴土木,那么会提高总需求。如果国有部门的雇员人浮于事,工资却很高,那么同样在提高总需求。于是,改革就是压缩政府开支,实行紧缩财政,将国有企业私有化,提升其效率。这一过程,总需求被压低。
在压低总需求的同时,要逐渐做大总供给。在这方面,除了私有化之外,还必须放开价格管制(商品价格和汇率管制),从而激发民间投资,促进生产活动,提升总供给。
看上去,休克疗法的方法论在逻辑上是十分严密的,有很高的自洽性。的确,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拉美的玻利维亚、智利,和东欧的波兰、匈牙利搞休克疗法,都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在很多人看来,唯有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基本上是失败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GDP降至谷底 / 来源:wind
比如,苏联的GDP曾一度是美国的六成,但经过休克疗法,到1990年代末,俄罗斯GDP只有美国的1/20了。
休克疗法的“术”很简单,但“道”的东西却很复杂。我们必须注意,那些取得一定成效的国家,全部都是天主教文化圈的国家,而俄罗斯显然有点不同,这是一片神奇而神秘的土地。外来的树苗长得好不好,和土壤有关系。
在这个意义上讲,阿根廷人现在搞改革,不用唱好,也不用唱衰。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