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2 作者: 杰弗里·萨克斯
第四届东方文明论坛7月23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多个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的政治、经济、人文等多领域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本文转自7月27日孟子公益基金会。
第四届东方文明论坛7月23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多个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的政治、经济、人文等多领域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有诸多启迪意义,不同文明可从中找到共识、增进互信。
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文明交流互鉴:孟子智慧的当代价值”的主题,就孟子思想在当代的价值、可持续发展与文明复兴互鉴、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话题展开研讨。
孟子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孟亮致欢迎辞,他表示希望通过“东方文明”系列论坛让世界充分认识中国文明和文化,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下一步孟子基金会将继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互鉴,为加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传承创新进程做出更大贡献。
中联部前副部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于洪君认为,引领文明互鉴是时代赋予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完全有条件也有足够的能力引领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引领人类社会的文明互鉴。
哈佛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在其主题为“古老智慧应对现代挑战:亚里士多德,孔子,孟子与21世纪”的演讲中指出,全球此刻并不和谐,人类面临严重风险,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强调中国倡导世界对话、文明对话,以加深理解与合作,正是在给如今亟需全球性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的世界一个指导方向。
哈佛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杰,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孟子研究院秘书长梁涛,中国人体工程学研究院院长李建军四位专家以“孟子智慧的当代价值”为话题,分别从各自角度进行探讨,他们一致认为,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东西方文明交流非常必要,也对当今社会的和平共处有着重要影响力。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杰在发言中表示,“事亲为大”,孟子提出了孝敬父亲需要“养志”“养口体”,要关注其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孟子还把这种孝由家庭推及到社会,变成一种大爱、一种大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孟子研究院秘书长梁涛在演讲中强调,中国古人提出独特的“天下观”,主张“以天下观天下”,最终达至“以天下为一家”,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的最早思考,也是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
陈晓霞认为孟子的“仁爱”“民本”思想和较为完善的“仁政”体系对中国经济民生、科学教育、社会保障以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丁四新认为孟子哲学是子思子哲学的深化与发展,孟子对子思不只有继承,也有拣选与批判。
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赵金刚从儒学角度入手,指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天下才能大同。
孟子研究院向孟子公益基金会捐赠50套书籍。
此外,邹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政府副市长刘君妮也出席了本次论坛;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员孟春,南开大学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廖墨香,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张涛等嘉宾,分别从孟子儒商精神的当代意义等角度作了交流发言。
“礼乐复兴”国际古琴作曲大奖赛和第十二届GCC长沙国际吉他艺术节也同步启动。
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现场进行了《孟母兴家风》公益演出。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