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28 作者: 何伟文
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何伟文指出,去年布林肯访华为中美两国财经、商务等领域对话机制奠定了基础,而此次访华直接聚焦双方外交领域重大问题。“而且先访问上海,再去北京,即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的接触,可以更加深入。”
本文转自4月26日南方+。
4月2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同天上午,布林肯在北京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举行会谈。应中方邀请,布林肯于4月24日至26日访华。这是中美落实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共识,保持对话、管控分歧、推进合作、加强国际事务协调的一部分。
这也是布林肯自去年6月以来,时隔10个月后再次访华,他也是近期美国访华官员中级别最高的一位。
近来,包括美国财长耶伦在内的美国高官频频来华,释放积极信号的同时,美方却又屡屡在经贸、科技和军事领域对中方发难,打压中国的手段不断翻新。中美关系的负面因素仍在上升积聚。中美是坚守稳定向前的正道,还是重蹈螺旋下滑的覆辙,是摆在两国面前的重大问题,考验着双方的诚意和能力。
任内第二次访华,布林肯此行有何不同?
· 去年首访目的是恢复中美双方高层的交流,今年直接聚焦双方外交领域重大问题
与去年6月布林肯任内首次访华相比,此次行程的背景与安排都有所不同。2023年6月首次访华,是“经中美双方商定”,此次是“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邀请”,中国外交部对布林肯来访表示“欢迎”。从时间看,上次行程只有2天时间,这次则增加至3天。从行程看,上次只访问了北京一地,这次还去了上海。
“这两次访华的背景是不同的,从这次中方使用了‘邀请’‘欢迎’二词上就可以看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张家栋表示,去年布林肯访华的主要目的是恢复中美双方高层的交流。当时因为“气球事件”,美国单方面推迟访华安排,造成中美关系比较紧张。而自从去年11月的中美元首会晤以后,中美关系总体稳定。
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何伟文指出,去年布林肯访华为中美两国财经、商务等领域对话机制奠定了基础,而此次访华直接聚焦双方外交领域重大问题。“而且先访问上海,再去北京,即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的接触,可以更加深入。”
目前,中美关系呈现止跌企稳的态势,但分歧仍然存在。25日,布林肯在上海提出美方对于所谓中方“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关切。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表示,中方一贯按照市场原则开展经贸合作,希望美方也切实尊重公平竞争原则。
王毅在与布林肯会谈中,也强调了中方的态度一以贯之,立场一以贯之,要求一以贯之,始终主张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美方不要干涉中国的内政,不要打压中国的发展,“不要在涉及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踩踏中方的红线。”
关于此次布林肯访华,美国国务院官员提出了三个主要目标,涉及“中国援俄”、台海南海问题和“产能过剩”等具体议题。 对此,何伟文认为,在这些具体议题上,有的面临尖锐交锋,有的需要进一步谈判。“分歧是肯定存在的,而对话就是要互谅互让,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张家栋说。
美国近期屡次发难目的何在?
· 正值大选年,拜登政府炒作涉华议题争夺选票
美国对中国的发难,从布林肯此次访华之前就屡屡发生。在科技和经贸领域,美国近期持续对华施压。
当地时间4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表示,他已于当日签署了价值950亿美元的对外援助法案。该法案涉及强制字节跳动剥离旗下应用TikTok美国业务。TikTok发布声明,直接将该法案称为“禁令”,并称公司将在法庭上对该法令发起挑战。
当地时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针对中国在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存在的所谓“不公平经济行为”发起301调查。拜登则称,准备推出多项针对中国的贸易措施,包括提高中国钢铁和铝产品的进口关税。
在军事领域,美国联合其盟友也做出了针对中国的动作。
美国和菲律宾军方4月22日启动2024年度“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演习将持续至5月10日,动员超1.6万人,是历年规模最大的一次。演习集中在菲律宾的北部和西部海域,这里靠近南海和台海。演习内容包括模拟武装夺回巴拉望省周边的岛屿等。
“本质上,打压中国是美国的常态。”何伟文表示,尽管布林肯说此行来要管控分歧,美国也希望中美关系稳定,但还是会继续打压中国,尤其正值美国大选年,拜登政府必然会炒作涉华议题。
何伟文指出,拜登政府炒作中国“产能过剩”、加征钢铝关税种种举动,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争取摇摆州宾夕法尼亚州的选票。地处“铁锈带”的宾夕法尼亚州是美国煤炭、钢铁和机电产品等传统工业的主要基地,而且有20张选举人票,它的归属对胜选举足轻重。
张家栋也表示,在大选年的背景下,布林肯访华难免释放一些强硬的信号,既是为了取悦民主党的选民,也是为了不让共和党抓住把柄。
中美如何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
· 树立正确认知始终是中美关系必须扣好的“第一粒纽扣”
去年11月,中美元首在旧金山举行历史性会晤,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和成果,开辟了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今年4月以来,中美高层保持密集互动势头。
4月2日晚,习近平主席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这是自旧金山会晤以来,双方再次就双边和全球重要问题进行沟通。4月11日,外交部长王毅与布林肯进行了电话沟通,就中东局势交换意见。4月16日,中国国防部长董军应约同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视频通话,这是中美两国防长时隔一年多以来的首次通话,双方就台湾、南海等问题展开实质性对话。
与此同时,多位美国政府高官陆续访华。4月4日至9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问中国,其间再次强调美方不寻求与中方“脱钩”,呼吁双方保持对话沟通。4月14日至16日,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与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和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贝莎兰访华。4月13日至21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市长伦敦·布里德也来到中国,访问了香港、深圳、广州、北京、上海五座城市。
何伟文分析指出,中美高层互动频繁,从中方看,欢迎并鼓励这种交流,因为世界需要一个稳定的中美关系。从美方看,反映了其两重性,一方面继续升级对华打压,另一方面又不希望恶化到失控的地步,在能够管控的范围内,并增进一些可能的合作。
张家栋认为,中国与美国正在开创新的大国关系形态。“跟‘热战’相比是不打仗的,跟冷战相比是不‘脱钩’的,但是中美之间的博弈也是全方位、全领域的。”
此前,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负责人谈及布林肯访华时就表示,中方主要聚焦五大目标,其中第一点就是树立正确认知。这始终是中美关系必须扣好的“第一粒纽扣”。中美到底是伙伴还是对手,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中方始终认为,大国竞争不是这个时代的底色,也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中美两个大国,不能不来往、不打交道,更不能冲突对抗。中美关系应该稳下来,好起来,沿着稳定、健康、可持续的道路向前走。
旧金山会晤以来,中美在各层级各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重要接触。中美关系改善的预期得到增强。张家栋表示,现在中美已经形成了新的战略共识,包括长期与短期共识。长期共识即中美将长期共存,中美不能“脱钩”,短期共识就是两国都要去共同管控危机,不要爆发冲突。
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45年的中美关系历经风风雨雨,给了人们不少重要启示:两国应该做伙伴,而不是当对手;应该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应该求同存异,而不是恶性竞争;应该言必信、行必果,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3条大原则,既是过去经验的总结,也是走向未来的指引。
中美双方加强对话、管控分歧、推进合作,不仅是两国人民的普遍愿望,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
中美关系应该也完全能够有一个好的未来!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