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3 作者: 丁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进程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持续加剧,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外空等新疆域的技术狂奔与规则滞后形成巨大反差,“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从未如此迫切。
编者按:如何为国际社会提供可持续的“中国方案”?10月13日-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全球领导力学院共同承办的国际战略学术交流活动“明德战略对话(2025)”(明德战略对话2024可点击查看)将召开。会议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全球化新动能”主题,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丁壮就相关主题进行解读。现发布如下:(全文约2500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进程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持续加剧,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外空等新疆域的技术狂奔与规则滞后形成巨大反差,“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从未如此迫切。
01
全球治理“规则赤字”呼唤新动能
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正面临深刻的“代表性赤字”与“规则赤字”。在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外空等决定未来竞争力的新疆域,规则制定的竞赛已悄然白热化。然而,这场竞赛的起点并不公平。
西方凭借其先发优势与制度性权力,正通过“标准先行”“联盟锁定”“小院高墙”等策略,急于圈定未来的游戏规则。从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利用“布鲁塞尔效应”演变为全球准入门槛,到美国构建“芯片四方联盟”等排他性技术小圈子,其核心意图在于将基于西方价值观的监管框架塑造成所谓的“普世标准”,从而将后来者锁定在追随者的位置。据联合国及世贸组织(WTO)数据,在网络空间、数字贸易等新疆域规则协商中,全球130多个发展中国家仅有47个参与了WTO电子商务谈判等关键进程,参与率不足36%;而在这些协商中,发展中国家提交的核心提案占比不足20%,绝大多数议题由发达经济体主导设定。
其结果便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乃至一些像中国这样的技术大国,都面临着“技术突围”却“规则受限”的窘境。中国企业在5G、新能源等领域引领创新,却在国际标准组织中话语权微弱;我们的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因未被纳入欧美主导的国际标准而面临巨额出海成本。这不仅是中国的挑战,更是全球治理体系“失灵”的集中体现。旧的规则体系已难以容纳新兴力量的发展和大多数国家的诉求,世界迫切需要新的动能来打破僵局。
02
中国式现代化:
回应世界期待的新叙事
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始终与全球发展同频共振。中国不仅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全球化进程的推动者。今年9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之后,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又一个重要公共产品,充分彰显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担当作为,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鲜明的人民立场和天下胸怀,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超越。中国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各方携手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面貌,也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中国的实践雄辩地证明,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发展道路可以有多样性。中国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和巨大潜力,中国市场的广阔空间,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了宝贵的确定性。
03
世界发展需要中国,
中国发展惠及世界
在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的窗口期,中国式现代化已超越一国发展路径的范畴,正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治理哲学与共赢方案。即将于10月1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中国式现代化,全球化新动能”明德战略对话(2025),正是一场应时而生的重要思想交流。它不仅是高端对话平台,更似一个思想熔炉,旨在将从中国大地生长出来的发展实践,淬炼成可供分享的全球智慧,为失衡的全球治理探寻破局之道。
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建设“数字丝绸之路”,从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到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中国正在通过理念引领、开放协作与多边行动,持续为世界提供可行的中国方案。面对全球性挑战,没有国家能独善其身,也没有一国可包揽全局。真正的全球治理,应兼容发达国家经验与发展中国家诉求,融合传统智慧与新兴见解,在尊重各国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合作公约数。
它提示我们:真正的全球化新动能,不在于谁的声音更大,而在于谁的规则更包容;不在于谁的技术更强,而在于谁的理念更能回应人类共同命运。中国式现代化必将为全球化注入更稳定、更公平、更具活力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