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美国学者:我们对中国的误解太多了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人大重阳  /  

美国学者:我们对中国的误解太多了

发布时间:2024-04-19 作者: 尼古拉斯·拉迪 

文章指出,近两年来,部分观察者对于中国经济的悲观论调主要基于五种误区:认为中国的经济规模赶超美国的进程已停滞,中国家庭收入、支出和消费者信心疲软,通货紧缩在将中国推向衰退,房地产投资可能崩溃,以及中国企业家受到打击,但实际数据并不支持上述论点。

本文转自4月19日长安街知事


《外交事务》杂志近日刊登了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对外关系理事会成员尼古拉斯·拉迪的署名文章——《中国仍在崛起,不要低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文章指出,近两年来,部分观察者对于中国经济的悲观论调主要基于五种误区:认为中国的经济规模赶超美国的进程已停滞,中国家庭收入、支出和消费者信心疲软,通货紧缩在将中国推向衰退,房地产投资可能崩溃,以及中国企业家受到打击,但实际数据并不支持上述论点。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继续保持在1/3并扩大其经济足迹。


64919235ae21cd1472b7f7d858be1370.png

报道截图


文章指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惊人的经济表现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引起了不少警觉。自201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许多观察者由此粗浅地得出结论,声称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巅峰已经过去。他们甚至认为,中国可能会进入长期衰退,甚至是失落的十年,而不是超过美国。


美国总统拜登在三月的国情咨文中也放言:“多年来,我听到我的两党朋友们说,中国正在崛起,而美国正在落后。他们弄错了。”


然而,这些人其实低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中国的确面临着一些众所周知的挑战,包括房地产市场低迷、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围堵以及人口年龄结构问题。但是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道路克服了比现在更大的挑战。尽管近年来增速放缓,但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是美国的两倍。


关于中国经济潜力的悲观主义主要基于五种误区。首先是认为中国的经济规模赶超美国的进程已停滞。


文章指出,的确,从2021年到2023年,中国GDP占美国GDP比重从76%下降到67%。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到2023年,中国GDP比2019年(全球新冠疫情暴发前)增长了20%,而美国仅增长了8%。


deb6577f0ce35b78fc364683eee753dc.jpg


4月16日,位于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企业智能按摩椅生产车间内,工人在赶制订单。图源:视觉中国


这种明显的悖论可以用两个因素来解释。一是近年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低于美国。去年,中国名义GDP增长了4.6%,低于其实际GDP增长的5.2%。相比之下,由于通货膨胀率高,美国2023年名义GDP增长了6.3%,而实际GDP仅增长了2.5%。


此外,美联储自2022年3月以来已将利率上调了逾五个百分点,从0.25%提高至5.5%,而中国央行将基准利率从3.70%降至3.45%。中国和美国利率之间的差距扩大。在汇率疲软的情况下,将中国名义GDP换算成美元,才出现中国GDP相对美国GDP下降的情况。


但这两个因素可能是暂时的。美国利率现在相对于中国利率正在下降,减少了投资者将人民币转换为以美元计价资产的动力。因此,人民币已经开始逆转。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中国的物价将回升,这将提振以人民币计量的中国GDP增长。以美元计算的中国名义GDP几乎肯定会在今年重新朝着美国的方向靠拢,并且可能在约十年内超过美国。


ef6f7054ca13b07c762059a02c9c3108.jpg


4月18日,上海,大屏幕显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2389。图源:视觉中国


第二个误区是中国家庭收入、支出和消费者信心疲软,实际数据并不支持这种观点。去年,中国人均实际收入增长了6%,是2022年增长率的两倍,人均消费增长了九个百分点。


如果消费者信心不足,家庭将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但中国家庭去年恰恰相反:消费增长超过了收入,这只有在家庭减少储蓄占收入比例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


e2ad6a33f6baa9f074777974a3a59575.jpg


4月17日,海口,第四届消博会迎来首个社会公众开放日,各场馆内人气火爆。图源:视觉中国


第三个误区是通货紧缩在将中国推向衰退。去年居民消费价格仅上涨了0.2%,引发了房价下跌的担忧,导致人们预期价格还会进一步下跌,从而减少需求,增长放缓。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因为核心消费价格(指除食品和能源以外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实际上增长了0.7%。


用于生产其他商品的工具和原材料价格的确在2023年有所下降,这反映了全球能源价格和其他国际贸易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以及中国对一些工业品需求相对较弱,可能削弱了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动力。


人们认为,企业不会将资金投入到他们的业务中,而是用他们日益减少的利润偿还债务。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企业的借贷规模还在增加,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占GDP的比例。制造业、采矿业、公用事业和服务业的投资也在增加,并没有衰退的迹象。


第四个误区,是房地产投资可能崩溃。这些担忧并非完全没有根据,2023年新开工建设的楼盘数量只有2021年的一半。但是必须看到这一数据的背景。


在同期的两年时间里,房地产投资仅下降了20%,因为开发商将更多的支出用于完成早期开始的住房项目。2023年,住房竣工面积扩大到78亿平方英尺(约合7.2亿平方米),首次超过了住房开工面积。这是因为政府政策鼓励银行专门向即将完工的住房项目提供贷款,如果放宽银行向房地产开发商放贷的限制,将会加剧房地产供应过剩。


929e777d3c0aaf6b5ef81cf1b2366c9d.jpg


4月16日,南京,一个在建商品住宅项目,工人在楼顶施工。图源:视觉中国


第五个误区,即中国企业家受到打击,正在将资金转移到国外。有悲观的观点认为,中国政府从2020年底对大型民营企业无序扩张的治理收效甚微。自1978年改革开放起至2010年代中期,私人投资在中国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有企业。到2014年,私人投资几乎占所有投资的60%,而1978年,这一比例几乎是零。这一趋势在2014年后开始逆转,到2023年,私人投资仅占总投资的50%。


同样,数据并不支持上述悲观情绪。首先,2014年后,私人投资份额减少几乎全部源于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如果排除房地产,去年中国的民间投资增长了近10%。尽管个别的中国企业家离开了国家,但仍有超过3000万家民营企业继续投资。


此外,未被官方归类为公司的家族企业数量在2023年增加了2300万家,企业总数达到了1.24亿家,容纳了约3亿人就业。


文章指出,尽管中国面临着许多问题,但夸大这些问题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甚至可能导致西方在面对中国时产生自满情绪。


这对美国尤其如此。中国可能会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约三分之一的份额,同时扩大其在亚洲的经济影响力。如果美国决策者低估了这一点,他们可能是高估了自己与亚洲伙伴深化经济和安全关系的能力。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