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刘宗义:新冠疫情下的中美印关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刘宗义  /  

刘宗义:新冠疫情下的中美印关系

发布时间:2020-05-22 作者: 刘宗义 

美国总统特朗普二月下旬对印度进行了他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的第一次国事访问,与印度总理莫迪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美印“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要实现的两方面的目标:第一方面的目标也可以看作是印度对美国的承诺,而第二方面的目标则可以看作是印度要求美国给予印度的回报。

作者刘宗义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合作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中国评论》总第269期。


内容提要:美国总统特朗普二月下旬对印度进行了他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的第一次国事访问,与印度总理莫迪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美印“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要实现的两方面的目标:第一方面的目标也可以看作是印度对美国的承诺,而第二方面的目标则可以看作是印度要求美国给予印度的回报。说得直白一些,就是美国希望印度成为其“印太”战略的支柱,或者叫“小伙伴”,而印度方面则提出交换条件,那就是美印之间应建立“全面的”关系,不仅要包括国防安全与战略合作,而且像莫迪所说,美国应帮助印度实现工业化4.0,并发展 21 世纪的新技术,在贸易方面给予印度特殊待遇等等。


正文:今年的4月1日是中印建交70周年纪念日,中印两国领导人互致贺电祝贺两国建交70周年。本来按照两国领导人金奈非正式会晤的约定,中印两国将举行70场纪念和庆祝活动。但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许多活动无法按期举行或被迫推迟。人文交流和经济贸易活动受阻将在很大程度上对本来就存在互信赤字的中印关系造成比较负面的影响。而正当中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刻,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印度进行了他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的第一次国事访问,与印度总理莫迪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是特朗普此次访印的一个重要议题。虽然在公开场合两国领导人都没有直接提到中国,但特朗普在讲话中曾几次不点名地批评中国。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新冠疫情的爆发似乎正在加速大国格局的变化。中国和印度都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主要变量,他们相互之间关系的变化,以及它们与当今世界霸权国家美国之间关系的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的世界格局。


一、新冠疫情进一步暴露了中印关系的脆弱性


新冠疫情爆发后,印度对中国的抗疫态度经历了从“隔岸观火”到“锦上添花”的转变。我国疫情一发生,印度就采取措施禁止公民赴华旅行,出台法令禁止中国公民入境;禁止口罩和其他医疗防护用品出口,甚至连造口罩的棉纱都禁止出口;印度的航空公司也暂停到中国的航班。印度是继美国、韩国等国之后第四个从武汉撤侨的国家,几乎紧跟美国步伐。平心而论,由于担心疫情蔓延到本国境内,印方采取这些措施情有可原。但与日本大力援助中国抗击疫情的态度相比,其对华姿态高下立判。但以2月7日前后为界,印度对我抗疫态度发生较大转变。随着我国抗疫形势好转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向习近平主席致慰问电,2月9日,印度总理莫迪也向习主席致信慰问。之后,印度宣布将大力援助中国抗疫,并派军用运输机向武汉运送医疗物资,但同时仍禁止向中国出口中方最紧缺的N95口罩和防护服。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抗疫几乎最紧张的时刻,印度政府以扣押中国“大翠云”号作为见面礼,高规格接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印,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印方还曾试图借“大翠云号”事件敲诈中国,在中国外交抗议下作罢。 印度在中国抗疫期间态度的变化及其外交行为反映了印度对华复杂心态及其外交上一贯的投机性。


中国新冠疫情期间,由于中国大量工厂停工停产,印度经济受到沉重打击。新冠疫情折射出了印度对中国经济依赖之深及其经济的脆弱性。疫情导致印度从中国进口电子消费产品、汽车、药品以及部分工业零部件等受到严重影响,其国内相关产业几乎难以为继。另外印度对中国的出口也受到直接冲击。印度政府本来希望利用这一机会鼓励本国产业发展,或寻求其他供应渠道,并试图通过加征关税等政策迫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产业向印度转移,但最后发现难以实现。在疫情影响下,全球油价下跌,对印度经济稍有利好;但同时疫情也造成印度股市下跌、卢比贬值、外资出逃,汽车行业、农业及农药生产行业、交通业受到沉重打击。 印度经济对中国的严重依赖使得印度中右翼严重不满,要求印度政府采取措施摆脱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在新冠疫情之后,印度方面很可能将对中国企业和投资实行更加严格的限制。


新冠疫情发生后,印度媒体及社交平台充满对我国政治制度的攻击和幸灾乐祸的谩骂,表明中印关系严重缺乏群众基础。新冠疫情爆发后,印度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充斥了关于中国的谣言,认为是中国生化武器泄露导致此次疫情爆发的谣言就源自印度。 中国国务委员王毅与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几次通话时都曾谈到避免新冠疫情的政治化和标签化问题。随着美国新冠疫情爆发,美国总统特朗普、国务卿彭佩奥等人企图将疫情蔓延的责任推到中国头上,印度媒体又开始指责所谓中国僵化的官僚体制钳制舆论,阻碍了信息传递通道,未能及时控制疫情,导致其全球扩散,借此攻击中国政治制度,并指责中国政府由于失误而导致世界经济下行。在网络、推特、脸谱等社交平台上大多数关于中国新冠疫情的评论都是幸灾乐祸和对中国的污蔑、谩骂。印度网民对中国疫情的态度是印方长期反华宣传和教育的结果。


当前,印度新冠疫情基本上已经处于社区传播阶段。为防疫情蔓延,印度已宣布“封国”。但由于印度医疗卫生条件比较落后,检测手段不完备,人口密度较大,如果当地的高气温对病毒没有影响,疫情大规模爆发很有可能。在那种情况下,印度政府也有可能将疫情蔓延和经济下行的责任推到中国头上。


二、对特朗普的欢迎标志着印度对美国的看法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


正当中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刻,在2020年2月24-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专程对印度进行了36小时的国事访问,这是他上任3年多来第一次访问印度。特朗普一行首先访问了印度总理莫迪的故乡古吉拉特邦的艾哈迈德巴德,受到当地几十万民众夹道欢迎,并在一个足以容纳10万人的板球馆参加了一场名为“你好,特朗普”( Namaste Trump)的大型群体欢迎仪式;然后,特朗普及家人前往阿格拉,参观了印度的标志性建筑,莫卧儿帝国皇帝沙·贾汗建造的泰姬陵;最后一站访问了印度首都新德里,在新德里东北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血腥攻伐的叫喊声中,特朗普总统与莫迪总理在几英里之外的海得拉巴宫共同发表联合声明,将美印关系提升为“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


关于特朗普总统对印度的访问,国内外已有很多评论,大多数的评论认为这次访问主要是特朗普和莫迪的政治表演秀。对于特朗普来说,除了拉近美印关系、签订几个军火和能源协议外,这次印度之行更像是一次选举造势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赢得美国国内400多万印裔美国人的选票。印裔美国人不仅人数较多,而且收入水平高,在经济领域影响力大,参与政治的热情较高。在上一次大选中,印裔美国人大多将选票投给了民主党。特朗普为赢得印裔美国人的选票也是煞费苦心,去年莫迪访美,在美国组织了一个5万印裔美国人参加的大型集会,特朗普全程参与。这次特朗普访印,莫迪投其所好,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为特朗普造势,营造出一种特朗普深受印度人民喜爱的景象,为特朗普助选。另外,双方签署的协议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为特朗普拉票,美印两国达成30多亿美元的军售协议,同时也签署了能源合作协议,印度将向美国购买液化天然气。印度此举无疑是帮助特朗普争取军工集团和能源集团的选票。特朗普在新闻发布会上特意就此数次提醒在现场的埃克森美孚集团的主席。


当然对莫迪来说,特朗普的国事访问是他的重大外交成就,是其刻意营造的印度大国崛起气象的一部分,对他本人及印度人民党政府是一个巨大的支持。由于2019年下半年接连采取的针对克什米尔和穆斯林的法令,莫迪政府在国际国内面临很大压力,尤其是当印度国内因“公民身份修正法案”而陷入严重分裂、反对党派纷纷责难之际,特朗普的访问具有特殊的支持意味。这种意味在特朗普回答记者关于如何评价新德里东北部骚乱的提问时显得尤为明显,世界上所谓最讲“人权”的美国的总统对此基本上置若罔闻。


除了高调的仪式性安排及造势活动,许多评论者认为特朗普访印之行取得的实际成绩寥寥无几,更多的是双方战略共识和合作意向的确认。如果从纸面上看确实如此。特朗普这次访问的最大成果是双方签署了价值30多亿美元的军售协议和3个谅解备忘录,涉及精神健康、医疗产品安全性和能源合作。但即使是造势活动,莫迪政府为欢迎特朗普而举行如此大规模的欢迎仪式在印度可能也几十年都没有见过了,这是上世纪50年代世界级领导人访问印度时的保留项目。莫迪为特朗普精心准备的欢迎仪式具有特殊意涵,就像拉贾·莫汉所说,“对特朗普的历史性欢迎是要终结印度国内残存的对与美国结成伙伴关系的保留态度,”“标志着印度对美国的看法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尽管美印关系在过去20年里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官僚机构、政治阶层和知识界对美国的不信任是根深蒂固的。”现在,“莫迪终于打破了对与美国接触的系统性偏见。” 这既是莫迪、苏杰生等印度政治精英刻意营造的结果,也是印度社会整体右倾化的反映。美籍印度人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美印“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意味着印度准备以配合美国“印太”战略来换取全球大国地位和其他支持


特朗普此次访问印度,美印双方达成的一个重要共识是建立“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回顾历史,美印两国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到今天的“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经历了将近20年的时间。2001年11月,瓦杰帕伊访美,美印签署两国关系迅速转型的展望声明,承诺要致力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04年1月,两国宣布“战略伙伴后续计划”倡议(NSSP),这被视为两国关系转型的里程碑和未来发展的蓝图。双方同意扩大在非军事核活动、民用空间项目和高技术贸易等三个特别领域的合作。此外,还将扩大有关导弹防御的对话。2005年7月,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美印双方宣布NSSP取得成功,并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确立以能源、战略和经济对话为三大轨道的印美新合作框架。2010年11月,奥巴马总统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两国把双边关系定义为“21世纪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美国不再把印度视为与巴基斯坦争夺南亚领导权的地区大国,而是认为印度是其全球战略合作中“不可缺少的伙伴”。2015年1月,奥巴马再次访问印度,两国签署《美印亚太和印度洋地区联合战略愿景》,双方正式确认了在亚太及印度洋地区享有共同利益,宣示印度“东向行动”政策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接,进一步巩固了美国主导下的国际秩序。随着美印战略伙伴关系一步步的建立,两国合作领域越来越多,合作程度越来越深,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指向性也越来越明确。


从这次美印发表的联合声明来看,“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的合作领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深化两国国防与安全合作:包括加强海洋和太空领域的信息共享;联合演习和训练;武器装备研发和生产合作;发展两国国防工业伙伴关系,相互成为国防工业价值链的一部分;美国向印度出售先进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等。第二,加强两国在国土安全方面的合作,特别是针对恐怖主义、暴力极端主义、贩毒和网络犯罪等跨国犯罪。第三,通过建立“战略能源伙伴关系”,加强两国能源安全合作,涵盖可再生能源和核能领域。第四,推进在科学、技术、创新领域的合作,加强高等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夯实“人民驱动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印美双边关系。


而美印“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的目标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实现印太战略融合,在包括南海在内的地区建立“自由,开放,包容,和平与繁荣”的印太秩序。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首先希望印度在印度洋地区发挥安全、发展和人道主义援助“净提供者”的作用;其次,加强美印日三边峰会、美印外长和防长“2 + 2”会议、美日印澳四国安全对话等机制的作用;最后,通过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与印度的合作,以及印度加入“蓝点网络计划”,促进印太地区“可持续、透明、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发展”。第二方面的目标是推进美印全球领导力伙伴关系,主要是指美国支持印度在改革后的联合国安理会拥有常任理事国席位,支持印度毫不拖延的加入核供应国集团(NSG)。另外,在阿富汗问题、打击恐怖主义和网络发展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美国应尊重和保护印度的利益。


美印“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强调的重点在于“印太”地缘战略和国防安全合作。美印“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要实现的两方面的目标,第一方面的目标也可以看作是印度对美国的承诺,而第二方面的目标则可以看作是印度要求美国给予印度的回报。说得直白一些,就是美国希望印度成为其“印太”战略的支柱,或者叫“小伙伴”,而印度方面则提出交换条件,那就是美印之间应建立“全面的”关系,不仅要包括国防安全与战略合作,而且像莫迪所说,美国应帮助印度实现工业化4.0,并发展21世纪的新技术,在贸易方面给予印度特殊待遇,等等。印度外秘什林格拉曾特意对 “全面的”这一修饰词进行解释:一是印美合作领域从安全防卫战略向科技工业研发拓展;二是两国为今后合作确立了指导原则,将更重视对接工作;三是突出了印美民间社会联系和美籍印度裔社区的价值。 可以这么说,所谓的“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就是印度准备以在“印太”地缘战略方面全面配合美国来换取全球大国地位和美国在经济技术发展、反恐等领域的支持。


随着中美地缘战略竞争态势增强和中印之间实力差距进一步扩大,虽然美国特朗普政府在贸易、签证等方面的对印政策很不友好,并且特朗普曾私下多次嘲弄莫迪总理,但一向宣称坚持“战略自主”的印度政府却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推动美印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自去年莫迪政府开启第二任期以来,印度的国家定位发生了变化,印度外长苏杰生称印度为“一个西南大国:与西方有着很强的融合,是市场经济体,是政治民主国家,是多元社会。”  2019年9月,在印度提议下,美日印澳四国安全对话机制由司长级升格为外长级。印度与澳大利亚也已建立外秘和防长的“2+2”对话机制。在特朗普访印之前,印度扣留了正遭受新冠疫情肆虐之苦的中国的“大翠云”号,好像是要给美国献一份“投名状”。而美国为了进一步拉拢印度,也对“印太”战略做了一些调整,首先是关于“印太”地区的范围,按照印度的定义从原来的“从美国西海岸到印度西海岸”扩大到“非洲东海岸”; 另外,加强了“印太”战略的经济支柱,在美国国会通过BUILD法案之后,又提出“蓝点网络”计划,以对冲中国的“一带一路”。在“印太”战略的关键问题上,美印几乎已经达成一致。从特朗普对印度的访问及两国联合宣言可以看出,美印关系已经发展到一个临界点。


另外,巴基斯坦因素已不是美印关系的障碍。虽然特朗普在艾哈迈德巴德棒球馆的演讲中突然提到“我们与巴基斯坦的关系非常好”,使整个棒球馆顿时鸦雀无声,让一些评论者认为是故意敲打印度,但实际上,当前美巴关系的重要性可能仅仅在于美国要从阿富汗撤军这一问题上。如果美国能够顺利撤出阿富汗,巴基斯坦的重要性可能就不存在了。美国从2005年左右就开始执行“印巴脱钩”政策,美军撤出阿富汗之后,这一政策在将来只会加强,不会弱化。美国希望印度能够在阿富汗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而印度也在考虑美军撤出之后的阿富汗的前景问题。对于印度来说,阿富汗塔利班卷土重来是一场噩梦。因此印度将极力阻止这种可能性发生,或者会尽力将塔利班在阿富汗未来政治结构中的影响降到最低。甚至有消息称,目前印度正在计划在美国大军撤离阿富汗后,出兵全面占据阿富汗战略位置,与巴基斯坦争夺阿富汗的未来控制权。


四、结语


在中国人民奋力抗击新冠疫情之时,很多美国人和印度人都抱着一种幸灾乐祸和隔岸观火的心理。他们都没有料到,新冠疫情将最终蔓延到他们的国家。当前,新冠疫情正在世界蔓延,它到底将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目前尚不明确。斯蒂芬·沃尔特等人认为,这是一个震惊世界的事件,其深远的后果我们今天仅能开始想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将导致政治和经济权力的永久性转变,将加速权力和影响力从西向东转移。但不会改变的是世界政治最为根本的冲突属性。包括1918-1919年大流感在内的历次瘟疫并没有结束大国间的竞争,也没有开启全球合作的新时代。COVID-19也不会。我们将看到当前如火如荼的全球化进一步消退,因为公民希望民族国家政府保护他们,而国家和公司则希望减少未来的脆弱性。而马凯硕则认为,新冠疫情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方向,它只会加速已经开始的变化:从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化向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化转变。 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新冠疫情肆虐世界之后,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将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分量和国际地位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这种情况如果发生,不仅会使美国对华遏制战略进一步升级,而且会使印度对中国的战略担忧进一步提高。如果美国能够在贸易问题、经济技术合作、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等问题上给予印度真正的支持,美印关系可能会实现突破,建立一种与冷战中的苏印关系类似的军事联盟。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twitter:rdcy in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