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赢得大选的莫迪任期将追平尼赫鲁,却面临多重挑战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刘宗义  /  

赢得大选的莫迪任期将追平尼赫鲁,却面临多重挑战

发布时间:2024-06-07 作者: 刘宗义 

作为2024全球“超级大选年”的重头戏,印度大选在历时44天后终于尘埃落定。6月5日凌晨,印度选举委员会公布计票结果,执政的印度人民党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获得了印度人民院过半数席位,在大选中获胜。

受访者刘宗义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转自6月5日北京日报


image.png


作为2024全球“超级大选年”的重头戏,印度大选在历时44天后终于尘埃落定。6月5日凌晨,印度选举委员会公布计票结果,执政的印度人民党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获得了印度人民院过半数席位,在大选中获胜。如无意外,已执政十年的印度总理莫迪将开启自己的第三个任期,追平首任总理尼赫鲁的任期纪录。当天,莫迪向总统穆尔穆提交了辞呈,将继续任职至新政府成立。


不过,由于印人党仅获人民院240个议席,与莫迪此前宣称的370席目标有较大差距,印人党必须与其政党联盟内的3个政党联合组阁。


印度人民院共有543个议席,单一政党如能拿下272席则意味着议席过半。“莫迪3.0”虽已大概率开启,但从2014年的282席,2019年的303席,到如今不过半的240席,无疑预示着更多挑战。


经济社会问题致得票下滑


此次印度大选,最大反对党印度国民大会党获得99个议席,其主导的反对党联盟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获得的议席超过230个。舆论认为,莫迪第三任期将面临反对党联盟的较大压力。


“去年底我就预计印人党的大选得票将会大幅下滑,但也没想到会下滑这么多,甚至没有过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宗义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表示,印人党大选结果“不如预期”,主要由于内政方面问题。在刘宗义看来,莫迪执政经济成绩并不如其政府宣传以及西方国家夸耀得那么出色,“是一种‘K型增长’,少数垄断寡头受益,大多数人不仅没有受益,可能还有所受损。”


印度贫富差距悬殊,近90%劳动年龄人口的收入低于2770美元的印度年平均收入。在印度,最富有的1%人群拥有40%以上的财富,最贫穷的50%人口拥有财富占比仅略高于6%。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印度经济与社会研究室主任王海霞指出,印度社会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选结果。一是高失业率尤其是青年失业问题在疫情后一直较为突出,但政府作为有限,令民众失望。二是食品通胀处于高位,近两年食品价格上涨较快,令广大农民苦不堪言。三是贫富差距扩大,莫迪经济政策被诟病向财团倾斜,阿达尼集团和信实工业集团财富版图进一步扩张,挤压其他企业生存空间。


经济原因外,莫迪政府常年推行印度教民族主义,导致国内宗教民族日益突出,引发民众不满,也在此次选举结果中体现尤为明显。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钱峰说,莫迪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政策此前虽然赢得了大多数印度教选民的支持,但同时煽动制造的宗教仇恨也严重破坏了印度独立以来长期坚持的世俗主义传统,压缩了民众的自由空间。民众因而通过选票表达不满情绪。


是否调整激进政策有待观察


反对党联盟领袖、国大党主席拉胡尔·甘地是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和国大党前主席索尼娅·甘地之子。印人党因经济和宗教问题遭受诟病,国大党则抓住莫迪的“软肋”,聚焦贫富差距、失业率、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矛盾等问题,取得了印度妇女、青年、农民和少数宗教团体支持。


“现在在印度政坛,莫迪没有对手,没有其他政治人物具备莫迪这么高的威信。拉胡尔·甘地没有能力挑战莫迪的地位。”刘宗义说,由于莫迪大概率将会连任总理,其各领域政策也会保持一定程度的连续性。特别是外交政策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因为外交政策已是印人党和国大党两党的共识,即使国大党上台也会采取类似政策。刘宗义认为,在原有经济政策受到较大阻力的情况下,莫迪政府可能会在经济领域有较大调整。而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大旗还会一直打下去,越是在面临争议和反对的情况下,莫迪政府越会抱紧自己的“基本盘”。


钱峰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说,印人党此次大选结果之所以“不如预期”,问题其实是出在了原本支持莫迪政府的印度教选民方面,是激进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政策使他们对国家的未来发展产生了不安。因此,接下来,莫迪政府第三任期内也存在收敛激进政策的可能性,具体的走向还有待观察。


议席未过半增经济改革难度


印度经济增长近年来备受瞩目,经济也成为莫迪政府夸耀执政成绩,进而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抓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在2025年超过日本,升至全球第四位,并将在2027年继续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莫迪政府在经济领域仍然雄心勃勃。此次大选前,印人党提出了将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业中心”的竞选承诺,延续了莫迪首次执政时提出的“印度制造”口号。


不过,莫迪推动印度制造业发展之路仍不平坦。过去十年,印度GDP中的制造业占比仅从15%提高到17.7%,与莫迪到2020年将制造业占比提升至25%的目标相去甚远。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印度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到3%,而中国是24%。


“印度希望通过制造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但目前来看进展有限。”王海霞指出,在印度,对制造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经济改革停滞不前,营商环境难以改善。更重要的是,此次印人党在人民院议席未能过半,意味着未来推行改革的难度将会更大。印度在制造业领域还面临越南、泰国等国的竞争。印度目前通过增加政府投资支出拉动经济增长,但是较高的财政赤字也限制了大规模基建投资的能力。“尽管如此,印度作为一个大国具备一定的经济韧性,未来经济仍可能保持中高速增长。”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