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19 作者: 刘志勤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八月。随着美国大选进入短兵相接阶段,世界进入最不稳定时期。令人奇怪的是,美国大选为何没有与世界“脱钩”?相反却越来越紧的把世界紧紧的捆绑在美国选举上,让世界舆论随着美国选情起舞,这绝非是正常的现象。其中可能有很多我们不想看到的事情发生,但是要警惕有人故意炒作美国的选举,并用这个选举对中国的政策乃至发展道路产生微妙的影响。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8月14日观察者网。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八月。随着美国大选进入短兵相接阶段,世界进入最不稳定时期。令人奇怪的是,美国大选为何没有与世界“脱钩”?相反却越来越紧的把世界紧紧的捆绑在美国选举上,让世界舆论随着美国选情起舞,这绝非是正常的现象。其中可能有很多我们不想看到的事情发生,但是要警惕有人故意炒作美国的选举,并用这个选举对中国的政策乃至发展道路产生微妙的影响。
美国的每次大选,似乎都成为对中国的一次磨难,又是中国的一次锤炼。中国正是在这一次次锤炼中得到升华和成长。反观美国,却发现它依然停留在原点,依然像个”美利坚怨妇”一样,絮絮叨叨的骂了中国,骂俄国,除了过过嘴瘾之外,没有获得多少实质意义上的收获。
现在全世界要特别警惕美国政府要故意留下一个“烂摊子”,作为后任政府的“政治遗产”。
美国少数政客为了给它的遏制中国寻找一个合法的“保护伞”,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论调,说西方与中国的“接触”“失败”了,所以要变“接触”为“对抗”。
美国政府最近针对中国企业采取的一系列“花拳”,虽然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其中的“套路”却毫无创新之处。美国政府要员给出的所有理由都没有跳出上个世纪的“冷战思维”,更美国反映出美国应当有的进步与改革。所以,美国的政策逻辑总是大大落后于现实,更是落后于人们对它的期望。
事实上,世界从与中国的“接触”中,获得很多很多的进步。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的应当是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从联合国的2030年发展规划,到全球气候协定,到世界维和事业,到世界扶贫计划,和世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都有中国的杰出贡献。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更是从与中国“接触”中获得经济和金融业的蓬勃发展,西方近三十多年的活力经济和科技界的突飞猛进,都离不开与中国“接触”所产生的中国效应。
另一方面,中国在和世界“接触”与融合过程中,也发生的极为深刻的变化,有的变化甚至大大超出不少美国学者的预期。中国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开放”,“包容”,“合作”和“友好”。因为中国取得的成绩,没有依靠对别的国家的“制裁”,打压,遏制,掠夺等老牌“殖民主”的手段,而是依靠自身的勤奋努力和不断学习所得。
中国通过与世界的“接触”,进一步解放了思想,释放出巨大的创造力,让世界更清楚看到中国的进步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机遇。
中国从不怕别的国家搭中国发展的便车,也不担心别的国家占中国发展的便宜,更不害怕别的国家会踩着中国的肩膀发展经济。中国的这个心态决定了中国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楷模和推动力。
而美国恰恰缺乏这种心态
美国总认为别的国家在占它的便宜,搭它的便车。所以美国开始“作茧自缚”,把自己关闭在自认为安全保险的“笼子”里,从“笼子”里观望外部世界,对任何外界的友好表示都充满“疑虑”和“恐惧”,让美国失去盟友,失去合作伙伴,失去知心朋友,真正成为一个“独角兽”。
美国应当记住在244年前在《独立宣言》中如何义正言辞的谴责当年的英国殖民者为了阻止美国的“崛起”时的恶劣行径的,美国如此谴责英国做尽“丧尽天良”,“强取豪夺”之事。英国的行径激发了美国崛起的决心和意志,所以英国没有成功阻止美国的崛起,反而用“反作用力”推动美国的快速发展,加快了英国帝国的衰落。
历史的经验值得关注,历史的教训更需要借鉴。
中美之间要加强“接触”,不能出现“短路”,或“断路”,这是灾难,是倒退。坚持中美”脱钩”,鼓吹中美之间“断触”的人,一定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我们发现世界上还有少数人抱有一种冒险心态,认为中国在美国的高压之下必定崩溃,所以鼓励美国“孤注一掷”和中国对抗到底。这种人是拿着美国人的福祉不当回事,以为美国的自身利益只是他们早餐盘子里的黄油可以任意切割。这种借他人血喂饱私欲的计算,最终会把自身的一切作为“殉葬品”,成为历史笑柄。
应当让美国政治人物深刻的了解一下中国的“万里长城”和“万里长征”这两个历史事件,就应当懂得中国的发展崛起是无法阻止的。
如果有人一定要尝试一下以卵击石的效果,历史不会辜负他们的愿望的。
中美要“接触”,要“对话”,要“交流”,要“合作”,不要“对抗”,不能“对骂,更不能“ 对打”。
世界或许更希望有一个和睦相处的中美共荣的世界,而不要出现一兴一衰的失衡世界。(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Twitter:RDCYIN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