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刘志勤:中国不妨考虑坚持“农村化”改革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刘志勤  /  

刘志勤:中国不妨考虑坚持“农村化”改革

发布时间:2014-08-27 作者: 刘志勤 

近日,在APEC高官北京会议期间,联合国所属机构《全球贫困项目》在北京组织研讨会,集中讨论“农村发展和解除贫困”的话题。上述建议即是在该研讨会上提出。“受西方模式的影响,我们的发展中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政府号召大家达到人口总量75%移居城市的城市化标准。”针对中国农村金融改革面临的问题,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表示,对于印度和中国等人口大国来说,这一政策在中国不适用。

        本文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刊于2014年8月26日一财网。

 

       近日,在APEC高官北京会议期间,联合国所属机构《全球贫困项目》在北京组织研讨会,集中讨论“农村发展和解除贫困”的话题。上述建议即是在该研讨会上提出。“受西方模式的影响,我们的发展中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政府号召大家达到人口总量75%移居城市的城市化标准。”针对中国农村金融改革面临的问题,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表示,对于印度和中国等人口大国来说,这一政策在中国不适用。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平均每人的收入超过6000美元,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中国也是世界上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拥有最多贫困人口的国家。在中国广大的乡村地区,拥有数以万计的贫困人口,这已经成为中国沉重的负担。中国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是:有1亿人在中国的乡村地区生活在国家的贫困线以下,即不到每人每年380美元。

 

      “增加商业银行和地方区域银行,给农民和郊区居民减轻负担,来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以建立银行的方式去支持农村发展,以便农民有足够的资金去发展他们的企业和商业。”针对当前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刘志勤建议,当前中国农村改革一是适当调整现在的城镇化步骤,不必简单复制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故事,把70%人口搬到城市,不一定符合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化道路。中国考虑建立“土地银行”专门处理农民有关的宅基地和集体用地进入市场的融资问题,让农民直接贷到资金,用于生产。中国不妨考虑坚持“农村化”改革,把农村建成发达、进步、舒适的乐园,这样可以做到城乡互补,工农共强。“农村化”也是保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发动机。


       澳大利亚学者马修·图卡吉在“后千年发展时间表及对农村的影响”为题的发言中指出,考虑到在APEC成员国中,有10亿人口生活在农村,状态不容乐观,能否在2015年之前完成联合国的扶贫脱贫计划尚需努力。他提出包括解决土地所有制问题,加强基础建设投入,推动支持小商业的金融服务,以及普及教育和技术培训等手段逐步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来源:一财网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