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07 作者: 刘志勤
“中科电”员工爆料公司内部的管理问题,让企业改革,包括国企改革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引发社会关注。虽然这里反映出来的只是企业经营中的个案,但是对于完善和推动国企,民企深化改革却是个有意义的讨论。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转自2023年4月6日今日头条。
“中科电”员工爆料公司内部的管理问题,让企业改革,包括国企改革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引发社会关注。虽然这里反映出来的只是企业经营中的个案,但是对于完善和推动国企,民企深化改革却是个有意义的讨论。所有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具有借鉴价值,因为任何新的改革总是伴随着新的情况,新的矛盾出现和解决而不断推进的。我们相信,这次不大不小的社会讨论,对提高企业(国企和民企)的管理现代化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都具有特别积极的意义。
作为曾经的国企中光荣的一员,我们对国企的感情永远不会改变,因为没有国企的卓越贡献,就没有中国现代化的基础,也不能实现两个百年中国梦。
中国国企的发展经历真是一波三折,数次沉浮,数次翻身,每次波动都牵动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影响着中国的千家万户,亿万民众的喜怒哀乐。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中国国企的历史贡献和作用,举世公认:它们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方向,是中国工人阶级最主要的根据地,也是代表着中国最有组织,最有战斗力的力量,它们承载着中国现代化使命的重任。当年国企是中国经济的顶梁柱,是中国社会的稳定器。
但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面临复杂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国企的功能和作用。当人们看到西方国家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不断提高的社会保障体制,深深感到我们的差距所在,人们自然就把眼光落在了国企改革的身上,如何让国企提速增效,如何让国企重新焕发活力,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必须要解决的难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如何改善国企的管理体制,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何让国企发挥更好的支柱作用,成为各级政府日夜思考和反复试验的主要议题。引进市场竞争体制就成为不二的选择。其实,这个改革在当时极具挑战性和巨大风险:引进市场竞争,无疑会动摇国企的固有的基本利益结构,肯定会损伤一部分员工的利益;甚至引起颠覆性变化,如苏联的经济解体,也缘于国企改革的失败,这个前车之鉴十分沉重。但是如果不对国企进行改革,中国的经济无法面对西方咄咄逼人的发展。对中国国企的改革就是在处处有险情,时时有风浪的背景下“摸着石头过河”,实属不易。
在那一段时间里,人们提起国企,原有的“自豪感”不在了或淡薄了,不少员工纷纷跳槽,进入民营或外资企业。一时间国企的形象突然间(一夜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企由原来的高大上,人人羡慕的单位,突然成为“负面”形象:国企成为大锅饭,铁饭碗的代名词,几乎成为中国经济进步的“绊脚石” !国企,这个曾经的“天之骄子”突然间由人人仰慕的天上掉落地上,竟然成为被“改革”(改造)的对象,待遇巨变,地位颠覆,令世人唏嘘不已,但是这场改革必须进行,来不得半点犹豫,因为世界给予中国改革的时间十分紧迫和短暂,稍纵即逝。
改革的重点就是如何激发员工的自觉性,自律性和积极性。而如何保持改革成果的可持续性,却是个大难题。如何处理好加班和效率,和报酬之间的关系,始终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永恒的话题”。因为这是企业管理中绕不过去的矛盾。可以说,国企经过几轮改革,精神面貌和管理机制都有了巨大进步。干部和员工的关系,绩效考核,和管理的科学规范与人性化,成为绝大多数国企改革的目标。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管理态度简单生硬,社会责任心弱等缺点得到基本扭转。特别是近几年里,国企基层党建工作得到空前加强,有效提升了国企的竞争力,员工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国企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功能得到进一步巩固。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对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也是“水涨船高”,对民营经济发展具有特别积极的意义。国企好,民营企业会更好。国企强,民营企业会更强。国企和民企,真正的“唇亡齿寒”的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不能有丝毫伤害。
由于国际风云突变,美西方加大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全方位遏制,中国的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这时,国企的不可替代作用愈加重要。特别是近十年来,国企的地位威信得到空前提高,这大大增强了中国经济抗压抗打击的能力。新的形势,新的使命,让国企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历史机遇。
国企发展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民企也同样存在。这些矛盾属于正常的经济经营中的现象,也可能会反复出现。解决这些矛盾,必须依靠《劳动法》,《合同法》和《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而中国的《民法典》则提供了最有效的法律工具。依法办事,依律理事,是法制国家的基本要素。我们经常讲要创建良好的经商环境,更要营造一个舒适的营商氛围,后者显得尤其重要。我们一方面要鼓励“无私奉献”的精神,更要体桖员工的疾苦和合理诉求,绝对不能出现“让牛出奶,又不给牛喂饱”的事件发生,要让企业成为和谐共生的大家庭,这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质所决定的。我们只有坚持不懈的改革,改善,改变我们的机制和体制,就一定可以如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国企,民企管理观念和制度的现代化。
在现代化管理中,人的因素第一,充分发挥每个员工(包括干部)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让所有企业充满包容,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我们的企业一定可以创造出奇迹!
国企改革永远不会停止,国企改革永远在路上,迎接新的征程上的新的挑战!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