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劳动”才是提升经济复苏的唯一动力 - 致新时代最可敬的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刘志勤  /  

“劳动”才是提升经济复苏的唯一动力 - 致新时代最可敬的人

发布时间:2020-05-06 作者: 刘志勤 

《尚书》中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重温“尚书”中这句话,感受更有新意。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5月1日观察者网。


《尚书》中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重温“尚书”中这句话,感受更有新意。


今天的”五一劳动节”,正逢疫情防控在中国取得平稳的胜利,全国充满喜悦与轻松的气氛,中国各地的复工复产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疫情蔓延的压力给今年的“五一劳动节”赋予特殊的含义:“劳动”将成为疫后重启经济的唯一动力。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十分推崇“劳动”的价值,鼓励和表扬无数的“劳动英雄”。“劳动最光荣”,“勤劳致富”成为人们的生活追求目标和动力。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确从“劳动”中寻找到了快乐和幸福,也从“劳动”中获得尊重和财富。人们鄙视“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生活方式,宣传人人争当“劳动能手”的光荣。整个社会充满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乐观气氛。


特别是疫情防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防疫”常态化,长期化,多变化”的特点给传统的“劳动”概念和观念都产生很大的冲击,其表现形式和内涵也会产生相应的改变。


例如,“劳动地点”的多样化,是特别重要的改变。相当一部分人员转入“家庭办公”,省去了大量的路上漫游时间,能够更有效的提升劳动效率和成果,对传统的“劳动”的状态是个革命性的冲击。


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少人开始实现由“线下”,转为“线上”,虽然方便许多,但是“劳动”强度不减,效果不降。人们在享受网络便利性的同时,体会到新型“劳动”形态带来的愉快和成就感。


疫情防控激发了“劳动”创新的动能,人们为了更加安全,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劳动”,不断加强创新创业的推动,使得疫情越严重,创新越积极喜人现象。在疫情蔓延期间,数十万快递小哥们的辛勤劳动是抗疫中最感人,最动人的群体。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众多的快递“劳动者”是夺取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的重要力量。正是由于快递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快递业如同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保证了“隔离”措施的有效性,助力防治疫情的跨界传染与救治,功不可没。


在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候,中国的医护人员成为“新时代最可敬的人”。由于他们的义无反顾的奉献精神,拯救了数万病人,和家庭,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白衣战士”的“劳动”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他们的辛勤付出,给“劳动”赋予了新的生命价值,让人们懂得,“劳动”就是生命,就能改变“命运”。


世界上有的国家面临疫情威胁时,疏于管理,懒于勤政,寄希望于靠小聪明度过难关,靠侥幸战胜疫情。但是,“劳动法则”是平等的,你付出多少劳动,你就获得多少。这次疫情在少数美国失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于想“不劳”而获得胜利的想法绝不可行。中国之所以能够在两个月期间,就能够把疫情控制住,靠的就是各行各业人士的奋斗精神,是用“劳动”,筑成了防止疫情蔓延的“坚固长城”。


从某种意义上讲,“劳动”也是“战斗”。“劳动强,战斗力就强。” 这是中国能够比较迅速狙击疫情在中国“大蔓延”的法宝。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一部壮丽的“劳动史”。没有中国人民的勤奋努力,就不会有中国的光辉文明史,不会有中国文化的繁荣进步,更不会有中国经济社会的蓬勃生机。


今年中国的任务十分繁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全面脱贫的历史使命,必须依靠全体人民发扬“劳动,劳动,再劳动”的精神得以实现!


“劳动光荣,劳动万岁”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