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24 作者: 刘志勤
2022年注定是个不平凡之年: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疫情防控各自为战,经济复苏面临压力,区域合作挑战不断。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2022年2月23日“善哉贤话多”头条号。
2022年注定是个不平凡之年: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疫情防控各自为战,经济复苏面临压力,区域合作挑战不断。
2022年对中国尤其关键: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十四五规划进入第二年,今年召开二十大,即将举行的两会任务极为重要,对十四五规划顺利执行意义重大。
2022年的中国市场,要进一步提升和加强中国经济的“亲和力”。让中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十分重要,因为“亲和力”远比所谓“竞争力”更具有“吸引力”。
“亲和力” 这个概念很少用于经济发展领域,但是它始终存在,而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许多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来不讲什么经济“亲和力”,更不提市场“亲和力”。他们为了推行保护主义和狭隘的经济主义,近几年把发展希望寄托在“竞争力”上,通过相关的“竞争法案”,无非是为了保护本国企业的发展优势和劣势(!!!),它们的政策特点是“扬长护短 ”,用政府法令保护其薄弱领域,拒绝合作,用冷冰冰的“竞争法案”把国际合作拒之门外。事实证明,这样的“竞争法案”提升不了本国弱势行业的发展,也提升不了优势企业的“优势”。这样的“法案”,让这样国家的经济缺乏“亲和力”,从而缺乏真正的“吸引力”。因为没有一个国家是依靠先提升本国企业竞争力,再让其它国家企业“请君入瓮”参与“竞争”而发达起来的。所谓“竞争力”,已经被美国和西方国家演变成“霸凌力”和“制裁力”,成为阻碍科技发展,国际合作的“阻力”。
所以,在目前国际局势动荡多变的前提下,加强发展我国经济的“亲和力”十分必要。
经济的“亲和力”主要体现在政策的“亲和”,表现在营商氛围的“亲和”,展现在市场融入的“亲和”。或许可以说,经济和市场的“亲和力”就是一个最有效的“生产力”,可以产生巨大的“动能”,激活经济和推动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个片面强调“竞争力”的市场肯定不会有持久的“竞争力”;唯有“亲和力”,才能永葆市场的青春活力和成为吸引人才,资金的“吸盘效应”。
要让中国经济具有“亲和力”,具有“吸盘效应”,我们应当力求做到“四平八稳”:
“四平”: 平抑价格,平衡供需,平息通胀,平定风险;
“八稳”:稳收入,稳制造,稳服务,稳科研,稳保障,稳投入,稳流通,稳增长。
这和政府早先提出的“六稳六保”,“四梁八柱”发展方针并不矛盾,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平八稳”实际上是一种发展状态,也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求,面临多种不确定因素,我们不能在发展上“急功近利”,或“急于求成”,不冒进,不让市场或经济具有“攻击性”或“排他性”,而是要能够融合,包容来自各种体制的企业,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完成每一个计划,推动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四平八稳”的发展经济,就是避免中国经济,或中国企业陷入“压力锅”困境,避免压力急剧膨胀,引发市场动荡。让压力处于一个让人感到“舒适”的状态,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刺激市场流动性,经济就能够“健康而有序”的发展。
“重均衡,重协调,重衔接,重持续 ” ,应当成为保障“四平八稳”发展的必要条件,后续将做深入研究探讨。
中国的企业文化历来讲究“和气生财”,风雨同舟,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亲和力”正是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永恒动力”。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