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04 作者: 刘志勤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致辞中,对2018年所取得的成绩做了详尽的分析,并对2019年的主要任务进行部署。2019年是中国历史长河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一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对中国和世界而言尤为重要。所以,2019年的经济发展任务和指标显示了中国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和必胜的把握。我们在执行落实2019年的各项任务时要特别注意避免“踩空现象”的发生,这对经济稳定增长具有比较大的威胁。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本文刊于1月3日观察者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致辞中,对2018年所取得的成绩做了详尽的分析,并对2019年的主要任务进行部署。2019年是中国历史长河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一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对中国和世界而言尤为重要。
所以,2019年的经济发展任务和指标显示了中国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和必胜的把握。
我们在执行落实2019年的各项任务时要特别注意避免“踩空现象”的发生,这对经济稳定增长具有比较大的威胁。
何谓“政策踩空”?它的最主要特点是:政策表面看很好,但是执行起来却很难,或者执行后收不到效果,有如好看的冰面,踩上去才知有冰裂下沉的危险。
执行政策的“踩空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 任务目标“过虚”,无法落实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2. 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脱节”,使项目立案和审批面临两难境地,拖累了整体计划的实施。3. 把“口号当政策”,缺乏具体细化的落实与验收指标,不少地区发展“口号”泛滥,具体政策虚挂难执行。这些形式主义的存在导致执行政策时常常出现“踩空现象”频频发生,给经济的稳定带来不少隐患。
执行政策“踩空”会引发很多后续问题,轻则摔跤跌倒,造成经济损失和发展停滞;严重时则摔得你筋骨断裂,让经济结构产生不可预测的严重后果。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给予充分重视。
要避免出现政策“踩空”,就必须做到政策的制定过程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来不得半点虚伪和虚荣,执行起来会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是我们的任何政策一定要做到“脚踏实地”,就是做到“政策是实际行动的延伸”,它必然是“现实的真实”反映,也是“真实的现实”的体现,如此政策就能够体现问题与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人们执行起来会轻松而有效有序。
特别是在税费改革领域,是最容易出现“政策踩空”风险,必须给予充分的,足够细致的关注。
第三,我们的政策措施注意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一贯性,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政策的活力和生命力。一个没有逻辑性和一贯性的政策不仅难以执行推广,而且会造成“政策洼地”,或是政策的“堰塞湖”,让积累多年的问题与矛盾积攒到一定程度就会溃堤,产生严重后果。例如城市化的发展已经到来一个十字路口,人们在追求方便,现代和舒适的生活方式时,更加迫切需要有一个让人足够“安心”的城市,环境。从本质上讲,人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能够“安居乐业”,“安度晚年”,“安享幸福”,“安心”就成为最高境界,也是最难实现的目标。在追求建立“安心城市”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踩空现象”:表面繁荣,实际上存在着诸多不舒适,甚至让人烦心和不安全的感觉。
目前在就业,医疗,教育,还有房市,股市,税市,网市领域的政策中,存在“虚实交集”,点面不协调等问题,政策“踩空”时而发生,中小企业融资难,民营企业和外资的市场准入等是政策“踩空”多发领域,是造成社会不安和经济发展欠和谐的主要原因。虽然高楼林立,但是不等于人们已经“安居”(这是政策“踩空”之一);虽然到处繁荣景象,但是人们距离“乐业”依然有一段艰辛路程(这是政策“踩空”之二);虽然处处有智能的身影,但是人们却无法“安心”享受“数字化,大数据”提供的安全保障(这是政策“踩空”之三)。由此可见,政策“踩空”的风险依然很高,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心情和心态。这个问题要尽快,尽早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辞中鼓励全国人民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重要的是要凝聚全体人民的“心气儿”。“心气儿齐,泰山移”。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项要求,就一定可以让2019年成为“顺心,舒心和安心”之年!
晋宋时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在诗歌中如此描绘他理想的“安心生活”:户庭无尘染,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内,复得返自然。”
我们距离这个境界似乎还有些遥远,改革尚未成功,大家还需努力!
2019年我们要“过得更充实,走得更坚定”,生活更“安心”!(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