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刘志勤:无人机无人车悄然走近 创新推动历史前进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刘志勤  /  

刘志勤:无人机无人车悄然走近 创新推动历史前进

发布时间:2015-05-07 作者: 刘志勤 

中国的汽车市场依然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人们正陶醉于从“无到有”的兴奋之中,依然没有余情去考虑和接受 “无人驾驶车”技术。特别是汽车厂家,似乎没有这方面的 “创新”欲望,不能提供大量资金和技术人员去开拓这个潜力无限的市场。我们可以预想,10年以后,中国又将成为西方技术的追随者,或许又将为此项技术支付大量知识产权费用。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5月7日环球网。

 

  当今是个创新的时代,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如今的多变的时代毫不为过。人们不会怀疑这样的结论:一个善于创新,不断创新的国家,一定有个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民族,一定拥有一批敢于创新,懂得创新的精英团队。因为,科学正是由这些勇于探索和拼搏的勇敢者的努力而得到发展,丰富和成熟的。

 

  中国正在经历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改革前三十余年是中国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依靠“创业”的辛勤劳动和艰苦奋斗取得飞跃发展,初步改变了“穷白”的面貌,迈进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现在面临如何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巨大挑战,因为,中国原有的“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优势已经在“创业”过程中得到大量消耗,留给新的发展速度和提升经济质量的“红利”已经不多。解决这个困境,只有依靠“创新”才能进一步激发市场的潜力和劳动者的智能,让原有的经济要素经过“创新”炉的锤炼,迸发出更加强大的生产力,成为新时代改革的发动机。

 

  近来人们注意到天空“无人机”的出现,将极大可能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内涵。“无人机”可以完成原来不可能完成的传递,运输和救灾救援等任务,大大方便了山区,和交通困难地区的经济活动。在人们还没有静下心来安享“无人机”技术带来的便利时,一种“无人(驾驶)车”新技术正悄然走近我们的身边,只是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而已。

 

  最近在美国的密基根大学将建成一个“仿真城”,专门用于试验“无人驾驶车”的行驶技术。这个被称为“袖珍都市”的城市如同真实的城市布局和马路设施完全一样,马路上红绿灯林立,行人如织,各种突发情况不断发生。汽车厂家把参与实验的“无人驾驶车”放在车流之中,考察和考验汽车各种技术性能,特别是对路况,行人的不确定行为举止的识别,判断和决策智能,以便在适当时候将成熟的“无人驾驶车”推向市场。

 

  这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创新”,是一种“革命性”的“创新”。人们在有限的认识范围内,可能一时无法清楚的认识这个“创新”对改变人们生活的巨大意义。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相信,在社会老龄化日益逼近我们的时刻,在“失能”人群日益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今天,“无人驾驶车”技术的日趋成熟给了亿万民众新的信心,存在无法估量的市场价值。

 

  这个“仿真城”的建立,拥有雄厚的实验室支持和多家汽车厂家的通盘合作,各家提出各自的试验内容和方案,随时依据试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技术调整和改善,逐步完善“无人驾驶车”的技术,以便可以为人类的进步发展提供最可靠的技术服务。有的专家笑称:这个技术的成熟,至少可以避免“酒驾”,“醉驾”和“毒驾”案件的发生率。

 

  中国的汽车市场依然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人们正陶醉于从“无到有”的兴奋之中,依然没有余情去考虑和接受 “无人驾驶车”技术。特别是汽车厂家,似乎没有这方面的 “创新”欲望,不能提供大量资金和技术人员去开拓这个潜力无限的市场。我们可以预想,10年以后,中国又将成为西方技术的追随者,或许又将为此项技术支付大量知识产权费用。但是,中国的社会,中国的市场和那些老年人,失能人群,还能够等待多少年呢,中国的汽车厂商,技术界精英应当立即行动起来,尽早投入新的技术 “创新”之中,尽早造福于民。

 

  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只有大力提倡“创新”精神,鼓励“创新”产业,中国的经济未来一定可以继续以往“创业”的辉煌,为世界,为中国人民创造新的福祉。(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