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刘志勤:可以尝试建立“一带一路技术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刘志勤  /  

刘志勤:可以尝试建立“一带一路技术学院”

发布时间:2022-12-01 作者: 刘志勤 

image.png “一带一路”倡议即将迎来十年之纪,目前已经取得历史性成果。据报道,迄今为止,已经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和32个国际组织,签订了200多份合作协议,“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新格局逐步形成。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转自11月29日“善哉贤话多”头条号。


image.png


“一带一路”倡议即将迎来十年之纪,目前已经取得历史性成果。据报道,迄今为止,已经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和32个国际组织,签订了200多份合作协议,“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新格局逐步形成。特别是新近投入运营的塞匈高铁,更是打通中国与东欧互联互通,互融互合的通道,对于加强中国与欧盟经贸交流和民心相通起到巨大作用,理当可庆可贺!


为了迎接“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带路沿线国家都会推动深度合作,把正在进行和即将落地的合作项目做实做好,为世界经济复苏,为了实现沿线国家民众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同心协力,创造,新的辉煌。


为了迎接“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不妨尝试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筹建“一带一路技术学院”,可以进一步推动带路沿线国家的深度合作,把“一带一路”项目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这个“一带一路技术学院”办学宗旨与“孔子学院”有所不同。“孔子学院”主要是教授中国语言文化,加强各国间人文交流,对于如何向世界介绍中国,讲好中国故事,起到了良好的牵线搭桥的目的与效果。


但是,“一带一路技术学院”重点则是为具体的合作项目服务,主要是工程技术方面的培训。“一带一路”项目多样,但是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服务领域,其中包括铁路,机场,公路,医院等,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服务,维修。如果完全依靠国内企业派人常驻,不如在当地设立“一带一路技术学院”,在有的放矢,有实用性,有针对性的培养当地技术人员,这样可以为当地社会培养各种技术人才,提高现场维修服务水平,将起到积极作用,这是利于现在和未来的重要举措。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当地民众技术,对于发展当地经济肯定更加具有不可估量的贡献。


通过“一带一路学院”的设立,可以把中国产品,中国技术,中国服务,和中国标准推向世界,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快的得以实现。


正在热火朝天举行的卡塔尔世界杯不仅让世界在疫情阴霾之中再次体验到体育给生活和生命带来的活力和希望,人们也亲自看到中国的影响力。卡塔尔世界杯的诸多重要设施都是中国企业的杰作。卢塞尔主体育场,和可以供卡塔尔全国一周用水的超级蓄水池,以及中国电力建造的800兆瓦供电网线,为卡塔尔世界杯提供绿色能源服务,包括信息通讯,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相关联的这些项目未来都需要不懈的维修维护,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为民众服务。


这时,人们最需要的就是高质量的,懂技术,懂业务的技术人员。培养多面手,培养专业工程师,技工,就是“一带一路技术学院”的根本宗旨。


纵观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基本都是提供设备,不传技术。有的大公司,也只是“传技不传术” ,特意留了一手。我们的“一带一路技术学院”必须做到“教技/授艺/会术”,保证学员掌握一门甚至多门专业技巧,不仅可以立世,还可以创业,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对于带路沿线国家而言,建立“一带一路技术学院”利民利国利未来,何乐不为?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