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22 作者: 刘志勤
中美两国都是一部复杂的书,要读懂对方,需要认真思考和反复探讨,以免落入俗套。中国之间的关系演变和解决之道,没有现成的历史套路,需要中美两国人民共同关心和共同努力,寻找到最符合世界利益和两国根本利益的解决方案,并不不可能。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本文刊于11月21日观察者网。
这一段时间以来,中美关系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世界的目光。不少人感到好奇和不解,对中美关系的“突然”变冷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茫然不知所措。在刚刚结束的东盟峰会上,新加坡总理对中美关系未来发展趋势表示出的担忧就极具代表性。国际社会有理由担心中美的对抗,犹如彗星与地球相撞,一定会造成巨大损失。
中美关系是复杂的,这是一个普遍的共识。说复杂,是因为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和利益,还有来自各个外部环境的影响。从根本上讲,中美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常见病”和“慢性病”的综合体,对这样的病症,急不得,恼不得,更是乱不得,只能通过慢慢地调养,不断补充新的“强身健体”的方案,才有可能不让“常见病和慢性病”恶变为“不治之症”,最终导致“伤残”,“ 半身不遂 ” 而失去生命力与活力。我们应该尽一切努力避免这样的后果发生。
可惜的是美国政府中的高官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在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散布谣言和发出恫吓,威胁东盟国家和太平洋岛国接受美国的挑拨,听从美国的指挥,来决定是否以及如何与中国打交道。这是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就像一个惯盗办了一个培训学校,专门培训别人如何防盗一样具有莫大的讽刺。而且这个惯盗还沾沾自喜,毫无顾忌之心。
中美之间存在的问题属于“常见病”,在过去四十年中反复发作过,已经见怪不怪了。例如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例如所谓的人权状况;例如对台军售问题,例如对中国的市场开放和准入条件,对知识产权保护等等,在中美之间不知讨论了多少次。两国关系也因此时好时坏,时冷时热。但是从根本上来看,中美关系大局稳定,虽然小病小痛不断,却基本上没有大碍。
中美之间的问题也是一种“慢性病”,是不能立刻见效治愈的,需要耐心,反复对症下药,细心呵护。例如两国之间的贸易平衡问题,需要双方在经济贸易结构性调整,和产业的相互融合,这些都是需要足够的政策支持,尤其需要耐心和恒心,方能取得明显进展。
中美之间当然存在着可能“致命”的“病灶区”,这就是台独势力企图利用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冲突之际,制造新的事端,挑战中美两国之间的“上海公报”规定的政治底线。这是美国不得逾越的一条红线,它将直接决定中美关系的最终走向,的确有必要提醒美国对台问题要慎之又慎为好。
纵观中美关系大局,虽然波涛四起,却也在掌控之中,毕竟中美关系的好坏,对中美两国本身,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最近每每谈到中美的贸易冲突,总会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即“中美贸易冲突不可避免论”。不少美国人士也反复强调“不管是谁当总统,对中国都会采取今天特朗普总统的政策”。 这种观点听多了,总是给人一种怪兮兮的感觉:这似乎要有意无意的给特朗普总统推卸“历史责任”。因为美国对中国,对全世界采取的经贸报复措施,对世界的今天和未来发展造成了巨大伤害,这是务必要被记入史册的,不是英雄就是罪人。从现实来看,特朗普总统的固执和鲁莽,不会使他成为拯救美国的英雄,相反将成为一个反面教员的案例而留存于世。
另外还又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是,美国对中国的反制政策是“美国社会一致的看法”,是“美国精英阶层一致的立场”。换句话说,特朗普总统采取的对华政策是一场“举国行动”,得到美国各阶层,各公司企业的“保驾护航”......,可惜的是这些都是美国政府精心设计的宣传策略,是企图占领舆论高地的重要举措,中国应当引起重视和关注。
美国在历史上十分重视同中国的关系。美国在1949年时发现它“第一次失去了中国”,但是它没有真正弄懂失去中国的根本原因。到1979年,美国看到重新获得中国的机会:中国宣布了对外开放的政策。中美两国之间开始了新的合作,并从中获得各自利益和发展。然而人们没有注意到美国对中国的期望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发展,美国希望中国走上它在1948年时给中国设计好的“路线图”:实现美国标准的民主制度。但是中共十八大和十九大的召开,彻底击碎了美国政治家们的心中盘算:对中国实行“政治变性”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个现实让美国那些所谓友好人士大失所望,也恼羞成怒,继而把火一股脑儿的撒向中国。于是就出现了“中美冲突不可避免论“,“美国举国反华论”等舆情甚嚣尘上,给人一种是中国忘恩负义在先的错觉。这是极其错误的宣传。
首先是中美现在的贸易冲突完全可以避免,完全可以通过协商解决。现在出现的紧张气氛,完全是美国政府的人为所致。其次,美国社会不是铁板一块,许多有识之士和企业集团人士十分支持与中国加强合作。美国不少州政府干脆自己组团访华寻求机会发展对华贸易。只是现在对华发言的话筒在那些对话怀有极度偏见的人手中,因而对华噪音一时显得有些震耳而已。这种现状不会持续太久的。
而大多数中国人也犹如大梦初醒一样,对美国的彻底翻脸感到震惊,而令中国人最后怕的是发现自己几乎被美国悄无声息地做了“变性手术”的现实是莫不大吃一惊:原来的合作伙伴却是始终心怀鬼胎,从未真正的“爱上中国”。
中国对美国的第二次“觉醒”
使美国真切的意识到“第二次失去中国”的痛楚,于是爆发经贸之间的冲突与摩擦也就可以理解的了。
中国的古人教导说:“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以安国,危之导也。” 美国的所作所为,正是犯了这两个不可犯的错误,它面临的危险也就难免了。
中美之间的四十年“大国之恋”,似乎演变成一场典型的“大国之殇”的“悲情剧”。的确令人扼腕叹息!
中美两国都是一部复杂的书,要读懂对方,需要认真思考和反复探讨,以免落入俗套。中国之间的关系演变和解决之道,没有现成的历史套路,需要中美两国人民共同关心和共同努力,寻找到最符合世界利益和两国根本利益的解决方案,并不不可能。(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