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刘志勤:永远不能放弃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精神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刘志勤  /  

刘志勤:永远不能放弃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精神

发布时间:2024-04-08 作者: 刘志勤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一路从不平静,沟沟坎坎无数,有美西方的围追堵截,有同一个阵营的背叛,制裁,封锁,限制,围猎,真的经历了常人不能想象的困难。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转自4月8日今日头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回顾过往的历史,对理解当下极其有帮助。这75年对中国的发展而言,确实不易,历经艰辛,曲折多舛,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具有特殊价值的教科书。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由当年世界最大的一穷二白的国家,扶摇直上九万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当中的辛酸,艰苦,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中国人最有体会。


image.png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一路从不平静,沟沟坎坎无数,有美西方的围追堵截,有同一个阵营的背叛,制裁,封锁,限制,围猎,真的经历了常人不能想象的困难。但是中国硬是挺过来了,除了展现出中国人民特有的韧性,韧劲,韧力之外,还展现了中国文化专有的信仰,信心和信念的精神力量,成就了中国战无不胜的奇迹。


现在还有不少人对当年的一个口号,记忆犹新,这个口号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民,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口号就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凡是过来人,都不会忘记这个口号。它的兴衰,正好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曲折,复杂和坚韧。这个口号从提出到落实,经历了两年时间(1956-1958),其中不乏各种不同甚至是对立的意见,最终在1958年的成都中央会议上定调,成为当时发展经济的总路线。


我们抛开当年的复杂背景不谈,也不论这个口号,政策的前因后果(看法大不同),以及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功与过,但是它所展示的高度政策水平和具有高度前瞻性以及生命力,却使它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当时的中国面临太多的国际压力和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太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国际上出现了中国经济面临“崩溃”的舆论,国内的悲观情绪犹如乌云密布,让许多领导人和企业界人士充满担心和怀疑。当时领导中国经济的官员绝大多数是从军事领域跨界而来,虽然已经有了近10年的建设实践,但是如何处理1956年以后出现的错综复杂的经济场景,绝大多数干部毫无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完全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摸索,总结,其难度可想而知。而这段时间的政策成为国家建设中十分珍贵的经验财富,这也为几十年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干部人才和政策逻辑基础。


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它有着内在的灵犀互联互通。现在我们重新审视这段经济,对处理当下的复杂场景,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现在来看,“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并不过时,相反还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在面临美西方不断唱衰中国经济“崩溃”,“见顶”论甚嚣尘上之时,我们要 “鼓足干劲”就成为必须做到的大事;


当美西方千方百计封锁,制裁,遏制中国技术和经济发展时,我们要“力争上游”就成为最好的应对措施,不甘落后,不怕“卡脖子”,全力以赴,“力争上游”,就应当成为所有科技公司和企业家们实现发展目标唯一可以遵循的道路。现在提出的“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赓续前行,奋楫争先” ,正是“力争上游”的形象表现。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同样符合今天形势的需要,也体现了我国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一以贯之地坚持。


“多”,是数量;


“快”,是速度;


“好”,是质量;


“省”,是成本。(现在要求有过苦日子的呼吁)


我们或许可以加上一个“新”(创新),这样,“多快好省新”就可以形成巨大的动力(新质生产力),让中国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永续发展。


其实,除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口号之外,还有一个口号对于中国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就曾经鼓舞了几代中国人民在遇到极其困难的境遇时焕发出必胜的战斗精神。


而老一辈领导人发出的“多一分钟,就要多做一分钟工作”的号召,和我们党中央现在提出“能多干就多干一些”的号召,更是充分体现了中国成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内在的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的由始至终的革命传统所决定的。这个革命传统代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是中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法宝。


据史料记载,当年的中国领导人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改革,还编了一副对联:


上联:先抓吃穿用


下联:实现农轻重


横批:综合平衡


这副对联有极高的唯物辩证法和政策水平,突出了工作重点和方向,在某些领域发展失衡,失调的时候,加以调整,实在是高明的决策。


在过去的75年中,中国有着无数次堪称经典的政策调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值得反复学习,研究,为今所用!


我们关注历史,关注中国在过去75年中经历过哪些坎坷,又获得过哪些经验,这对于鼓舞士气,鼓舞人心,振奋精神,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对前辈,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都能够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否则我们国家不会在短短的四十多年改革中,就取得让美西方如此嫉恨的成功。因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中国人民永远都会“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加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纵然有那么多国际国内压力,中国一定无往不胜!


我们党有一个优良的工作传统: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重点,和中心任务,并为此制定一个执行的路线,也一定会提出一个简单明了,容易记忆,朗朗上口的行动口号,一旦记住便终身不忘。既便于全民统一行动,也可以随时调整,取得极好的效果。


现在的中心任务,口号,就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