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04 作者: 刘志勤
刚刚结束的政治局会议对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做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深刻探讨了我们可能面临的问题挑战,并提出了继续努力改进的任务措施。
作者刘志勤系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本文转自4月29日“善哉闲话多”头条号。
刚刚结束的政治局会议对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做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深刻探讨了我们可能面临的问题挑战,并提出了继续努力改进的任务措施。
其中有一个提法特别值得关注,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提法比较“少见”,特别是在政治局这样级别的会议上提出,更突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政治局会议特别提出要“帮助企业恢复元气”。简短的几个字,却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内涵:首先正式承认现在仍然有不少企业的“元气”没有得到恢复。这个数量不会很小,如果数量很少,不会受到政治局会议的如此高度重视。第二,如何“帮助企业恢复元气”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和重中之重,也是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不可不给予特别关照。
中国的部分企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遭遇各种复杂多变和日益恶化的国际竞争环境,“元气大伤”。造成中国企业元气大伤的原因有多重因素,如美西方国家对中国企业的极限挤压,打击,极大的限制了中国企业海外生存和发展空间,目前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打压仍然在继续“进行时”,重量和密度都达到空前。据一些常年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反映,他们的出口订单大幅下降,普遍减少三成左右。这对以出口谋生的企业而已,几乎是灭顶之灾。在出口贸易中遇到的这些困难,仅仅是“外伤”而已,让企业感到的最大压力还是来自内部的“内伤”盛于“外伤”所产生的伤害。产生这个“内伤”的主要原因,在这次政治局会议中是这样明确阐述的:要“ 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影响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 这个论述真的是一针见血,点到了问题的要害:影响中国企业“元气”的,是那些不当的“法律法规和隐性壁垒”!这是问题的实质!
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中国的营商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相关的立法工作从没有放松步伐,总是在最需要的时刻对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修正和修改,及时配合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节奏步伐,给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营商环境。中国企业对此深有感触。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有的法律法规出现了滞后现象,可能不能及时满足市场瞬息万变的实时需求,让企业的经营受到掣肘。
我们发现,有的地方政府在执行有关政策时常出现的状况就是“雷声大”,行动少,特别有针对性的行动更少。例如,中央政府一旦有了新的号召,要求时,各地方单位基本上能做到“闻风而动”,但是这些“动”,基本上是停留在开会,传达,讨论等“务虚”的动作上,缺少真正的“务实”措施。有的地方政府,在落实中央有关号召,政策时,又补充了大量的新的任务,新的指标,项目内容琳琅满目,面面俱到,大而全,高而尽,包罗万象,涵盖一切,结果重点不重,让基层一脸茫然,不知何处下手!
所以,各地在发展地方经济规划时,必须优先发展符合本地情况的项目,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可以避免走弯路,走冤枉路,还可能白白消耗了自身的“元气”,得不偿失!
什么是“企业元气”?一是信心,二是信心,三还是信心。信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正如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持续提振经营主体的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可见,信心是如何的重要!
企业的信心足了,企业的“元气”就足了,国家的经济“元气”才足!经济的“元气”足了,我们的“底气”才足,有此两气在,中国何惧美西方的技术,市场,金融的打压。
中国经济今年的任务应当是“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巩固现有阵地,“逆势而上”,“顺势而为”(政治局会议用词),切不可贸然。有的学者乐观的认为,今年的经济会出现“报复性复苏(增长)”,其实还是保持“有序复苏”,“稳健增长” 为好。就目前国内外的形势来看,似乎还不具备“报复性复苏”的基础条件。要取得“报复性复苏”的前提,一定要有“报复性”刺激政策,市场一定要有“报复性”反弹的动力,企业更要有“报复性”积极性,但是这一切目前尚不具备。前提是先让企业元气有“报复性”恢复,才有可能实现“报复性复苏”,因为,所谓“报复性复苏”,它的复苏指数一定也有“报复性”,没有在现有指数基础上额外增长2%,难以成为“报复性复苏(增长)”。
保持冷静,防止心态过热,有利于实现经济的稳步复苏,增长。
政治局会议还特别强调,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我们要认真调查研究,找准什么是“新的阻力”,对症用力,一定可以化“新的阻力”为“新的推力”,推动中国经济继续稳健发展!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