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刘志勤:民营企业“就怕没活干”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刘志勤  /  

刘志勤:民营企业“就怕没活干”

发布时间:2018-11-05 作者: 刘志勤 

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多变复杂,各种不确定性会搅和在一起会产生“涟漪效应”,也会对中国的民营经济产生一定影响。只要坚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一定能够度过眼前的困难。正所谓“ 梅花欢喜漫天雪”,犹如梅花一样品格的民营经济的春天已经到来,“待到山花烂漫时”,世界将见到一个特别的“美丽中国”!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本文刊于11月5日观察者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民营企业家时对发展民营经济和支持民营企业提出重要指示。对于正处于转型升级中的民营企业而言,中央的坚定支持真是一场及时雨,也是雪中送炭,对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中明确规定:民营经济是国家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社会。在改革开放40年中,民营经济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仅是在税收,就业和对GDP的贡献,而且是推动中国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培养大批宝贵的市场经济人才等领域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民营经济,就不会有今天的现代化中国;中国也不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以,如何维护好民营经济的稳定发展,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当今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是什么,他们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他们的最大担心是什么,只有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和方法。


“融资难,融资贵”显然是多年来困扰金融界和企业界的“世纪性难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或多或少地面临相同的压力,但是都没有什么高招。无论政府如何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但是效果却不理想。虽然金融机构也纷纷施展各自能耐,指示,批示,请示文件如天女散花,可是那些眼巴巴等待绣花楼上抛绣球的民营企业老板们终究幸运者少,资金绣球依然像聊以自慰的画饼,可望而不可及。在这里存在着一个不可解的“铁三角”关系,制约了,甚至是注定了民营企业“融资难贵”的问题不可能靠行政手段就可以解决的。


这里说的“铁三角”是指:金融机构,民营企业主体,和金融监管部门。这三者相互依存却又相互制衡,是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级的难题。监管机构要求银行不得出现呆帐和坏账;而银行一方面要盯着企业不得发生任何纰漏,另一方面却要完成上级机关布置的年度业绩指标;企业则千方百计完成市场销售,才可能有钱偿还银行的贷款。这个”铁三角”中,最舒服和养尊处优的是各级监管机构,最为难的一角是金融银行机构:要服务好两头,谁也得罪不起。在经济形势大好时,银行拿着钱袋子追着企业跑。业内人士调侃说那时企业是大爷,银行成为跟班的。可是当经济形势变差时,或者企业快到还贷时,角色就大反转了:企业四处筹钱借钱,银行收紧银根。民营老板追着银行,求新贷缓旧贷,几乎没有精力抓产品和市场,更不用说创新。这样的恶性循环每隔一个周期都会周而复始,成为民营经济的一个常见病症。


而把所有责任或原因都推给金融机构也不公平,金融机构自有一肚子苦水没地方诉:一方面监管机构严令不得出现不良贷款,还特别出台了最严格的追责制度:终身追责。也就是说,一个银行信贷员放出的贷款如果出现企业赖账,躲账,逃账,那个银行信贷员就要终身有责去追回这笔资金。尽管这笔贷款也是经过层层审批而定的。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之下,银行工作人员莫不战战兢兢,勉勉强强的进行有关贷款工作。这显然不利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要解决“融资难”,要先给银行松绑,采取更加科学和人性的责任管理机制,有利于释放银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不是让他们负重放贷,摘下戴在银行头上的“紧箍咒”是释放资金和市场活力的关键所在,这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目标并不矛盾。我们常说的“金融风险”并非单指实体经济和实体企业贷款的回收率,而是指房地产等大宗商品市场的贷款不良率,只要紧紧抓住几个大型产业的资金回笼,金融风险的大盘就可以保持基本稳定。


其实对民营企业而言,他们面临的更大尴尬局面是:没活干。由于民营企业不掌握资源和项目主动权,他们很难在市场公平竞争的前提下获得项目,没有项目就等于没有活干。这才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真正原因。“不怕没钱赚,就怕没活干”。是发自民营企业家的内心呼唤。有项目就能较容易获得银行和社会融资,没有活干,就等于断了自家香火和发展原动力。所以,解决“融资”问题,要先解决银行的监管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民营企业的安定和安全发展,需要有新的认识高度和管理措施。不少民营企业在面临环保监管时束手无策,不少被简单化的“关停并转”。导致不少民企老板担心被兼并,被合营,被入股,因而对前途感到一定的迷茫。这是严重影响和制约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提到要保护,爱护民营企业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正是有针对性地回应了民营企业家的困惑和担心。如何把顶层设计的良好初衷,通过基层干部和机构的落实,是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和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中间来不得半点走样和疏忽。


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多变复杂,各种不确定性会搅和在一起会产生“涟漪效应”,也会对中国的民营经济产生一定影响。只要坚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一定能够度过眼前的困难。正所谓“ 梅花欢喜漫天雪”,犹如梅花一样品格的民营经济的春天已经到来,“待到山花烂漫时”,世界将见到一个特别的“美丽中国”!(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