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刘志勤: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刘志勤  /  

刘志勤: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发布时间:2018-06-15 作者: 刘志勤 

中国已经迈进“ 高质量 ”发展的时期,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安全发展”, 没有安全,就不会有真正的“高质量”。所以,只有抓好“ 安全发展”,才能实现“ 高质发展”。时刻警惕风险控制,紧紧围绕“安全”做文章,就一定可以达到“高质发展”的目标。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本文刊于6月15日环球网。


第十次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召开,中国金融界高管几乎全部出现在会场内外。国际上早已把“陆家嘴论坛”当作了解和窥测中国金融政策走向的重要场所,是掌握中国未来一年中金融工作的重点。


这一次的“陆家嘴论坛”的主调依然是“开放”和“严管”,在坚持加大对外金融开放的同时,如何强化“监管”,规避风险,成为中国金融管理部门的头等大事。


中国银保监委会书记郭树清在讲话中针对当前存在的诸多金融乱象,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点出了“风险标准”:用6,8,10 三个数字提醒公众如何辨别理财风险。不少人听到这样明白的表述感到十分高兴。在他们看来,郭树清的“ 大白话” 恰恰是最宝贵的 “大实话 ”,是老百姓最需要的“大真话”。这表明中国的金融管理部门是十分清楚当前市场的实际情况,心中有数的。这对于稳定市场情绪和提升社会小心十分重要。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近几年金融市场的发展太快,产生太多的不正常现象。不少非法金融集团和非法集资的案例呈现“屡禁不绝”的趋势,在市场上滋生出一些悲观情绪:坏人越来越多,监管越来越难。这种情绪在国际市场上也常常得到不少支持。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中国的债务负担太大,而且没有可靠的解决方案,中国国企改革进展有些缓慢,不尽人意,导致“中国泡沫”即将破裂的论点甚盛。但是这次“陆家嘴论坛”将会有效消除那些存在于国际国内的不安情绪。因为,国际社会发现,中国的金融管理当局面对复杂多变的的形势是冷静沉着,胸有成竹。如同世上万物,不怕有问题,怕的是没有看到问题或者是故意不承认这些问题,而采取文过饰非,任其发展的放任政策。


中国有句古话说:没有远虑,必有近忧。说的是如果没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会面临多种眼前危机。中国恰恰是一个十分重视“远虑”的国家。中国分别设定了2025,2035, 和 2050 年不同时间周期的规划,有着充分和完善的“ 远虑” 战略计划 ,所以总能够做到步步为营,稳打稳扎,不断推进的战术措施。这是中国总能够化险为夷,临危不惧,转危为安的法宝。


在这次陆家嘴论坛上,许多专家反复强调建立“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中国历来崇信“ 信 ” 的价值:“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可见,“ 信 ” 是立国安民的根本,更是金融行业生存的前提。


中国金融业对于“信”的需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迫切,因为它已经涉及到千家万户,数亿民众呼唤“ 信 ” 的回归,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这次陆家嘴论坛释放出来的信息正是国家将加强对“背信弃义”的金融行为的惩罚力度,力求从根本上扭转社会上存在的“失信”,净化金融环境,保护那些正直善良,诚信却有点“傻乎乎”的投资者的利益。只有保护了这些基本群众的利益,也就维护了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


中国政府一再强调“防范风险”是今年的头等大事,是极其明智和有远见的措施。世上风险千千万万,最根本的风险就是“ 人”,就是 “ 人的贪心” + “ 人的闯新 ( 不是创新)” ,是制造各种风险的“基因”。中国能否有效控制金融市场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就看中国的管理机制能否管住“人”,不给那些有野心,有贪心,有坏心的人士有作恶的机会,我们的金融市场将会成为人人平等和互利的“万民互信”的美好家园!


中国已经迈进“ 高质量 ”发展的时期,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安全发展”, 没有安全,就不会有真正的“高质量”。所以,只有抓好“ 安全发展”,才能实现“ 高质发展”。时刻警惕风险控制,紧紧围绕“安全”做文章,就一定可以达到“高质发展”的目标。保证“安全”的“高质量发展”是全体人民的最迫切需求,也是国家真正实现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必须,我们要长抓不懈!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