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中美“经济连体”,美国式“杞人忧天”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刘志勤  /  

中美“经济连体”,美国式“杞人忧天”

发布时间:2021-03-18 作者: 刘志勤 

中国有句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路窄,狭路相逢” 。有人用这两句话来描绘现在的中美关系,并不那么恰当。因为纵看过去的历史,中美除了朝鲜战场有过局部交锋之外,在美国建国200多年的历史中,双方关系还没有坏到成为“冤家”的地步,更没有演变成 “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程度。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转自3月16日“善哉贤话多”头条号。



中国有句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路窄,狭路相逢” 。有人用这两句话来描绘现在的中美关系,并不那么恰当。因为纵看过去的历史,中美除了朝鲜战场有过局部交锋之外,在美国建国200多年的历史中,双方关系还没有坏到成为“冤家”的地步,更没有演变成 “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程度。横看中美两国交往史,双方矛盾基本处于可控,可预期的状态。即使在最近的20余年里,中美两国的联系得到前所未有的密切水平,双方从各自“雾里看花”的远距离遥看对方,发展到现在的鼻尖相碰的近距离观察对手时,才猛然发现原来远距离望远镜中看不清的画面,各种的心态都发生了震颤,都在问着同一个问题:这还是我想象中的中国(美国)吗,好像和过去长的不一样了吧......


中美“经济连体”,美国式“杞人忧天”


这应当是中美关系眼下面临的尴尬:中美双方都在谨慎地重新审视着对方。人们都在探讨,美国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才让它称心如意呢?而中国又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美国才算是达标呢?中国政治家和智库学者为寻找各自答案费尽脑汁。


中美两国的学者们有点像电线的两端的灯泡,只要一通上电(指出现风吹草动),两端的灯泡就闪亮了。双方对对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十分敏感,反应极其灵敏和快捷,却有太多的忙乱和焦虑,其中少了许多我们熟悉的沉稳和沉着。


中国还有另外一句俗话是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这是胸有成竹,遇事不慌的大国风范。“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这应当算是一个衡量的标准。


要弄懂中国究竟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美国,世界欢迎哪样的美国,我们应当先搞清楚美国现在的“心思”是什么 ,例如,我们是否知道以下的问题的答案,因为知道了这些答案,对于美国会如何行事就大致有点数了。


美国最忌惮的国家是哪个?美国最担心的国家是哪个?美国最不放心的国家是哪个?美国最操心的国家又会是谁呢?而最让美国费心的国家又是谁呢?搞清楚这些个问题,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厘清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网”,可以从容布局制定相关政策。


我觉得:美国最忌惮的是俄罗斯 ;最担心的是中国;最不放心的是日本;让美国最操心的是欧洲 ;而最让它费心的正是美国(自己)......


我们常说 “知己知彼”的重要性,探讨知道美国的内心心思(在琢磨什么),真的很重要。


特朗普政府的高官把中国当成最大的威胁,显然是为了大选的目的。为达此目的,美国政客们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却收效有限。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做到真正的“知己知彼”,这个最简单,却又最难做到的国策基本。他们根本不了解中国,更不想理解中国,怎么能指望这样的人处理好美中关系呢?


现在人们把希望放在拜登总统身上,期望他能够带领美国走出“特朗普陷阱”。


所谓的“特朗普陷阱”就是以中国为敌,大量消耗自身的力量,以另外一种方式自耗,最终不得不黯然离场。


这正好应对了一句新的世界级“格言”,谁和中国过不去,谁就没有好日子过。


前车之鉴,拜登总统当警惕之。


中美两国已成为“ 连体经济体 ”,在大至抗疫,气候变化,交通运输,小到小小螺丝钉,都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美国经济初步有了起色,新房制造迅猛,家具,家装,甚至厕所用品更是不可缺乏的中国产品。至于那些高技术产品,美国的需要只增不减。


“脱钩”不成,“新钩”不减,这就是中美关系 “剪不断理还乱”的真实写照。


其实,所有国家当中,日本的处境最为尴尬:日美同盟真的是日本之福吗?事实未必如此。


日本以为自己找到了靠山。实际上,美国对日本心存严重的戒心,美国知道,日本民族中一部分人是个记仇的人群,一旦这些人当政,他们必报美国核弹之仇。


这是世人皆知,唯独日本少数人装作不知,以便欺世盗名,等待时机。


所以,美国最不放心日本,必须用“同盟”牢牢把它拴在身边,一步不让它离开监督的视线。


至于中国,不必性急,中国有的是耐心,有时间。


“日久见人心”,是和美国打交道的最佳方法之一。


中国可以“自成一统”双循环,美国对中国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是新时代的“杞人忧天”罢了。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