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中国在世界经济遭遇各种困难时,总能向世界提供及时、有效的助力,帮助世界经济复苏。上个世纪90年代亚洲遇到空前的金融危机,许多国家惶惶然不知所终,悲观失望的情绪笼罩着亚洲上空。许多专家学者也感到前途茫然。而此时的中国坦然若定,从容出招,稳定货币,政策“给力”,大大提振市场信心,帮助亚洲国家安全走出危机。
然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中国等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被西方经济学家定位为emerging country (被译为“新兴国家”),真是高明之极。而那些先进的发达国家则被称为“成熟国家”(mature country)。尽管前者为后者即世界上那些少数所谓“成熟国家”打工数百年之久,为后者的发达成熟提供的一切方便,包括廉价的原材料、便宜的劳动力和广袤的市场,结果是“成熟国家”越来越成熟,以致熟过头了,开始产生了机体腐烂与衰败,而大多数“新兴国家”却还是处在“发芽成长”的过程中,似乎怎么都长不大,长不壮。笔者曾和许多国际专家求教“emerging country”的本意究竟是什么,似乎没有人能给出准确和统一的解释,有的则语嫣不详,有的欲言又止,似乎有难言之隐。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在国际金融界,emerging与emergent 绝没有积极可靠的含义,而是蕴藏着防备和规避的警示。在国际贸易结算中,针对凡是来自所谓“新兴国家”的信用证、保函等均被列入高风险的产品,受到西方国家企业的特别对待,有的要求加保,或明报或暗保。为此,中资银行常常和西方同行发生歧义和纷争,许多业务因此受到牵连。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中国等国家被列入emergent country , 而这个称呼表明中国等属于“高风险”“高违约”的国家,所以中国的银行在国际上从未被评过“高职称”,那些评级公司从未把任何一个来自 emergent 国家的银行评级上过3A。这样的不对称、不公平、不平等一直延续至今,没有根本改变。由于国际上老牌的发达国家控制了发言权,也掌控着规则制定权,emergent这个名称绝不是个中性词,有着十分明显的级别歧视,这在西方经济金融界的词典中主要是指“高风险国家” ,这在西方国家早就不是什么秘密。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笔者不久前询问一家西方主流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的高管,他被派来主管处理“呆账”的部门,究竟是哪些国家的“呆账”和“坏账”最多,这位高管毫不迟疑地说:所有坏账全部是来自“成熟国家”银行的业务,没有一笔来自中国等emergent国家。但是在他的工作文件上,中国等国家依然归为“高风险”国家类,这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正是在这种不对称、不公平的非常特殊的情况下,中国却依靠自身的改革开放,在短短的30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上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维护国际经济稳定发展的维稳行动中,中国更是发挥了无法取代的作用,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最重要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之初的头15年的中国充其量只是一个“受力国家”,只能靠承接其他国家发达的剩余价值来发展自己。而如今的中国已经彻底摆脱了受人家摆布的被动局面,在政治、科学、经济等方面成为“授力国家”, 成为为世界经济提供附加值的经济体,给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我们现在把中国称为“给力国家”(encouraging country)应当能更准确地让世界更清楚地感受和认知中国的作用和地位,中国依然是个新兴国家,但同时已进步为“给力国家”是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的。
中国是个“给力国家”名副其实,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中国在世界经济遭遇各种困难时,总能向世界提供及时、有效的助力,帮助世界经济复苏。上个世纪90年代亚洲遇到空前的金融危机,许多国家惶惶然不知所终,悲观失望的情绪笼罩着亚洲上空。许多专家学者也感到前途茫然。而此时的中国坦然若定,从容出招,稳定货币,政策“给力”,大大提振市场信心,帮助亚洲国家安全走出危机。中国的负责任大国的举措受到国际社会的赞扬,因为中国在那个特殊时刻,没有袖手旁观,更没有像有的发达国家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发危机财。中国显示出“给力国家”的诚意和实力。从2008年世界陷入更大的金融危机之际,又是中国“给力”,及时提出经济刺激计划,让可能出现的经济困难消溶于国界之内,绝不把危机转嫁国际市场。为此,中国遭受到国际保护主义的阻击,也遇到别有用心的市场封堵。然而,中国坚持平等互惠的原则,保持稳定的高速发展,把世界从可能的经济萧条的悬崖边拉了回来。世界再次看到一个充满朝气,蓬勃向上的中国,更加切实地体会到中国的确是个“给力国家”,其作用远远超过“新兴国家”所包含的全部含义。习主席对非洲的成功访问,最清楚不过的证明,中国是个充满朝气,灵气与和气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而言, 充满危机的“新兴国家”已经太多,然而,真正能“给力”的国家又太少了。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发达的“成熟国家”,并没有发挥“给力”的正能量,却总是在拉世界的发展后腿,这的确是这个世纪最不可理喻的事实。
中国之所以能够从一个世界经济中曾经被边缘化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给力国家”,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中国有着太多的“给力”因素,成就中国在3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完成了“凤凰涅槃”式的蜕变。中国不仅有“给力”的政府管理体制(尽管还有许多问题) ;中国还有“给力”的政策决策机制;中国有“给力”的勤奋努力的精神,也有“给力”的文化传统等等,都是保证中国拥有一个“给力国家”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和内涵。这些是中国有别于其它“新兴国家”的基本不同点,正是中国的长处和优势所在。
中国要保持长期的“给力国家”的实力和状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主要的就是坚持改革。中国的经济发展转型过程缓慢,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国企和民企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实体经济和贸易经济衔接的不协调,在城镇化路程上的复杂因素的不确定性,国际环境多变的不可靠性,都会妨碍中国进一步发挥影响世界的能力,甚至会削弱中国的“给力”释放出的正能量。中国不仅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更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原中国银行行长张燕玲对于参与国际贸易结算的规则博弈有着深刻的体会:不参与规则的制定,将严重妨碍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力。
“中国梦”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大话题,全世界都在观望中国能发生新的巨变,期望中国成为世界级的不可替代的“给力国家”。(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前瑞士苏黎世州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