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1 作者: 刘志勤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IMF大幅上调中国今年经济增速预期,是源于对中国经济政策的深刻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潜力、活力非常强盛,这得益于中国的政策支持以及经济体制和经济系统的压舱石作用。
受访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转自7月31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7月2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下称报告)显示,IMF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值提高至4.8%,较4月的预期上调0.8个百分点。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IMF大幅上调中国今年经济增速预期,是源于对中国经济政策的深刻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潜力、活力非常强盛,这得益于中国的政策支持以及经济体制和经济系统的压舱石作用。
报告称,对中国2025年经济增速的上调反映了2025年上半年经济活动强于预期,且中美关税比4月的预期要低得多。IMF将2026年中国经济增速亦上调0.2个百分点,同样得益于实际关税税率的降低。
专家称,此次IMF大幅上调中国今年经济增速预期,是源于对中国经济政策的深刻分析。
刘志勤对卫星通讯社说:“今年以来中央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加强对制造业的扶持,在促进中国制造业持续稳定和高速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中央政府还采取了有关稳定市场和改善营商环境的一系列政策,并针对资本市场推出一系列稳经济、稳增长、稳投资、稳预期的融资政策。可以说这些政策都在逐步生效和发挥作用。”
今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预测,2025年和2026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至4%。刘志勤认为,这正是由于当时美国政府宣布对全球普遍加征关税,而所谓“对等关税”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中国经济和产业链、供应链也无法避免。
他说:“所以在国际上普遍存在一种较为悲观的观点,认为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的增速会放缓,困难会加大。毕竟针对关税政策的适应和调整,使得各个国家在产业政策和供应链政策上都会产生较大变动。人们无法得知关税最终会达到何种程度,也无法预测对市场的最大冲击在哪里。然而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3%,远超其他发达国家水平,再次印证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稳定,也证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潜力、活力非常强盛。”
专家进一步指出,除政策支持外,中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系统在对抗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挑战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压舱石作用。中国近年来一直坚持“稳中求进”发展战略,在稳定的基础上寻求提升和增速的可能性。
刘志勤表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政策持续赋能下已进入成果转化期,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呈现协同跃升态势,知识产权和申报领域也实现重大突破,位居全球前列。可以说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新能源和绿色发展等多领域都表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这是中国经济由稳向好发展的重要标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7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还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超出分析师预期,主要受益于出口增长和人民币贬值。
对此,专家强调,中国的发展趋势充分证明其经济政策的正确性,既符合中国实际国情,也与世界发展大势高度契合。
刘志勤说:“世界大势的核心在于推动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以此克服美西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的挑战。而中国的发展模式和政策创新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新范式,尤其在应对美国单边关税冲击方面展现出显著效能。”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7月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前四年中国经济增速平均达到5.5%。他指出,中国这么大的体量和增量,又经受了世纪疫情、贸易霸凌等冲击,在这么大的基数上,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在地缘政治和各种国际压力不断变化莫测和增加的情况下,中国如何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对此,刘志勤总结称,保持清醒和冷静是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只有保持冷静和清醒,才能够顺势而为和乘势而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冲突。不管外面风浪有多大,中国只有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才能够最终实现既定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