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03 作者: 刘志勤
经济活动中的“潮汐现象”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政策宽松时,经济活动充满活力。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中国经济始终保持活力,是能够“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分阶段提出的开放市场的决定,就是给中国市场输入新鲜空气,并使其始终处于相对高速的发展周期中。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本文刊于4月2日观察者网。
“潮汐现象”本是自然界一种神秘而奇特的现象。据科学家们研究确定,海水的涨跌是受到月亮星辰引力的影响形成的,是人类目前无法控制的大自然本身存在的奇迹。
“潮汐现象”有着自己固定的发展和形成的规律,有着其固有的周期性。这个特点有利于人类可以在探索和研究的基础上发掘“潮汐现象”的功能,使它能够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人类活动本身具有“潮汐现象”特点,尤其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则是一个充满“潮汐现象”的行为。它决定了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和周期性的“不可避免性“,人类应当研究存在于我们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动中的“潮汐现象”,准确利用“ 潮汐经济学”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和探讨经济发展中的“潮汐规律”,可以更好的利用“潮汐能量”,规避风险,把握机会,实现经济发展的最佳配置。
经济活动中的“潮汐现象”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政策宽松时,经济活动充满活力。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中国经济始终保持活力,是能够“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分阶段提出的开放市场的决定,就是给中国市场输入新鲜空气,并使其始终处于相对高速的发展周期中。
经济活动中的“潮“,是经济增长的运行阶段。它是收到“市场引力“的作用,大量外资涌入市场,增加了市场的竞争力,扩大了市场的容纳度,这个阶段的经济发展处于上行轨道,符合“欣欣向荣”的基本特点。
而经济活动中的“汐”,却是收到“市场推力“作用的影响,放慢了发展的速度和步伐,整体经济形势出现短期但是不可逆的退潮趋势,把经济在“涨潮”时造成的各种乱象荡涤清除,待到“涨潮”时重新再做。这种反反复复进行的“潮汐现象”就是经济学中常说的“结构性改革”。每一次“潮”与“汐”,都存在着鲜明的“结构性变化“,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
最近有一部电影火爆全球,就是“流浪地球”,讲述地球人遭遇各种不测时能够做些什么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目前世界的经济似乎面临一种“流浪经济“状况:供求关系不断转换,发展动能持续升降,全球化遇到空前挑战......,似乎一切都在变动和转换当中。这种“乱局”持续时间可能会很长,当主要的经济要素在“流浪”状态,那么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依然是未来的主流。如何让世界经济结束“流浪”,停止剧烈摇摆,的确在挑战世界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改型的成功。
根据经济规律研究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潮汐现象”对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经济措施是十分重要的。说到底,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就是大自然活动在人类中的“衍生”,“繁衍”,脱不开其本身的固有规律。所以,对于我们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潮汐现象”,不可强行违背它的发展规则,更不能逆势而为之,应当顺势 行事,造势而舞。唯有如此 我们才能在“潮”时最大可能扩大成果,在“汐”时避免扩大损失。在“潮汐”之间寻找一个最好的平衡点和利益切入点,确保整体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平衡,让市场保持它固有的“引力”和“推力“,使经济保持它特有的“免疫”和“补偿”能力,无论“潮”与“汐”,经济均可以获得发展的动能。
目前中国在经历长期“潮”的发展周期之后进入“汐”的周期,属于一个正常现象。我们需要在“汐”的时刻寻找“潮”的机会和动能变化,不做违背发展周期的事情,顺势而为,最终趁势而上,为下一波“潮”的到来做足准备。
研究中国经济的“潮汐现象”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