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进博时间|扩内需、促消费,如何更好发力?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刘元春  /  

进博时间|扩内需、促消费,如何更好发力?

发布时间:2023-11-08 作者: 刘元春 

消费是当下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背景下,如何更加有效地通过加快消费提质升级带动经济全面持续增长,受到普遍关注。

本文转自11月8日中国报道杂志社


image.png

△ 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展示的水果。


消费是当下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背景下,如何更加有效地通过加快消费提质升级带动经济全面持续增长,受到普遍关注。


11月6日,在第六届进博会期间召开的以“洞察消费新趋势 激发消费新潜能”为主题的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消费分论坛上,多位与会专家就消费领域的新变化、新趋势以及如何有效促进消费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能不足


从数据看,当前最终消费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5%左右,成为拉动经济的最主要动力。而消费不振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困境所在。


在以“中国消费特点分析和提振消费措施的几个思考”为题作主题演讲时,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概括了中国消费的五个基础性、结构性特点。


一是中国人均GDP在2021年赶上和超过了全球人均水平,这是对全球消费有着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结构性变化;二是中国14亿人口中中高等收入群体有4亿多人口,这是中国消费的主力军,在全球消费范围内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三是中国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还比较大,缩小这三大差距是中国未来消费潜力巨大发展的基础所在;四是房地产消费带来的高负债使得中国家庭用于每年生活消费的支出受到了很大约束;五是居民在教育、医疗方面的支出同样抑制了消费行为。


在黄奇帆看来,这几个特点使得我国既具有巨大的消费发展规模,未来有很大的潜力和发挥的余地,但同时也面临着上述制约消费的几大因素。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短期内人们关注到的是消费不足和消费恢复乏力,中期内讨论的实际上是更深层次的结构问题,也就是我国消费在整个经济增长的动能中占比过低,用短期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不仅不足以解决,过度刺激短期消费还有可能导致跨期紊乱、通货膨胀。


在这方面,美国即为明证。疫情在全球爆发曾使多国经济陷入“停摆”,为刺激经济恢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大规模释放流动性,处于上游的大宗商品价格率先大幅上涨,中间品、消费品价格依次上涨,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重启,供应阻滞而需求高涨,带动了物价水平快速上升。


用战略性举措做大做强做好消费


image.png

△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论坛上作主题演讲。


扩大内需被视为提振经济的重中之重。


黄奇帆表示,在以外循环为主体时,消费、投资、出口“三架马车”拉动经济增长,三者分别占到GDP比重的30%、40%、30%,形成“三四三”结构。当转向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时,消费将成为“三驾马车”的主动力,今后消费应该占GDP拉动力的50%左右,投资和出口占比分别降到30%、20%,形成“五三二”结构。


如何支持扩大消费,更好激发内需,是与会专家讨论的热点话题。


黄奇帆总结称,具体而言,要使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在2022年43%的基础上,提升10个百分点;要增加汽车消费;在对房地产进行深度、结构性的调整过程中,要避免其“硬着陆”,一方面要对现在城市中的城中村、危旧房、棚屋区进一步进行结构性、局部性的改造,另一方面,利用现在房价低迷,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购买卖不掉的商品房作为保障房,使得整个中国城市今后至少有30%的居民住在保障房、公租房或各种人才房,这些保障房的支出、租金,大体等于住保障房居民年收入的1/6,使得这部分人群的消费不会受到房地产按揭贷款、租金压力等各方面的约束。


黄奇帆认为,还要进一步加强医疗、教育体系改革以减少居民在相关公共服务中的支出。与此同时,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消除经济政策及其调控过程中,由政府管住贷款或者管住各种消费通道的措施。


在刘元春的观点里,消费不足并非中国宏观经济的长期现象,而是在疫情期间的特殊短期现象,利用疫情纾困解决短期消费不足有一定必要性。从经济循环角度看,中国面临的核心问题不仅在于消费不足,总需求与总供给复苏的不平衡,同时也表现为消费率过低。而消费率过低的表象原因在于工资性收入过低、居民所得过低,实质性原因在于中国赶超经济体所决定的强制性储蓄过高。


刘元春认为,现阶段组合式扩消费的政策更显重要。他指出,解决消费率过低的关键不在于短期消费政策,也不在于马上降低基尼系数,而是在于政府功能和国有企业内生性投资转化体系的改变。


提振消费具备有利因素


image.png

△ 工作人员在现场通过直播介绍一款由环保材质制成的产品。


记者在“探馆”过程中观察到,以“共创美好绿色健康生活”为主题的本届进博会消费品展区里,推出生态化、个性化、“酷”科技等产品的展台往往人满为患。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消费品,消费者对于产品诉求有哪些变化,新技术如何赋能消费形态更新……本届进博会给出了答案。


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沈建光说,尽管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整体上有待提升,但能够明显看到疫情后消费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特别是餐饮服务。线上消费大幅超过线下消费,线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占整个零售的31.6%,不光是历史同期最高,而且是全世界最高。此外还有绿色、健康型消费受到了极大追捧,新能源汽车消费也是一大亮点。


进入10月下旬,各大平台提前预热,率先启动“双11”。“‘双11’刚刚开始,我们发现一些新技术、新品类的消费快速崛起,特别是游戏笔记电脑、折屏式手机、超薄式零嵌冰箱等增长非常快,这里面还有很多国潮产品,消费者更加追求性价比。”沈建光说。


透过今年“双11”,沈建光注意到,县域农村消费在快速增长。“从区域划分看,‘低线’城市和农村消费增长比较明显。”他进一步表示,物流、电商等基础设施不断往“低线”城市甚至农村扩展,这些地区包括物流在内的服务和北京、上海几乎没有差别,这其实也是消费水平均等化、服务质量均等化的过程。


结合这次论坛主题中的关键词——“新趋势”“新潜能”,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谈到,利用数字技术支持消费创新和增长不容忽视,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


“在5G技术支持下,新的消费形态和消费量级都处在突破的阶段。”江小涓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数字技术支撑的新型消费至少贡献了15个百分点的消费增量,数字技术在这一轮的消费扩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江小涓对下一步数字技术支撑更多的消费增长、消费品质的提升抱有很大信心。在她看来,数字技术支持很多消费场景来刺激消费,使以往难以达成的消费能够高效完成。同时,数字贸易提供更多进口商品和服务,为国内消费者提供高品质、多元化的消费选择。数字金融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信贷和其他金融服务,并以扩大就业和嵌入到各种场景等渠道来支撑消费提质增量。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