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刘元春:重大拐点已现,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刘元春  /  

刘元春:重大拐点已现,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发布时间:2023-06-01 作者: 刘元春 

从美元的发展史来看,牙买加体系让美元成为信用货币,与黄金脱钩,这是美元史上最大的一件事。当时,学界所讨论的重点在于,脱离黄金后美元将会失去其霸权地位。但事实是,即使在冷战时期,美元的霸权地位也没有随着其与黄金的脱钩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作者刘元春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观点整理自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66期)上的发言,本文转自5月31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


e1456f95aefc089b8dcfe573c52003cf.jpg


一、以更广、更深的维度把握“去美元化”


1、美元国际地位变化面临重大拐点


从美元的发展史来看,牙买加体系让美元成为信用货币,与黄金脱钩,这是美元史上最大的一件事。当时,学界所讨论的重点在于,脱离黄金后美元将会失去其霸权地位。但事实是,即使在冷战时期,美元的霸权地位也没有随着其与黄金的脱钩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989年苏东剧变后,美元成为“一统天下”的世界基础性货币,其地位又迎来了新拐点。自牙买加体系以来,平均每十年会发生一次全球金融动荡,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动荡,从而引发了大家对美元所面临的“新特里芬两难”的担忧。但美元成功应对了欧元区的成立、石油美元的转移等一系列事件的冲击,持续强化了其霸权地位。经过3年疫情,世界经济从“长期停滞”演化为“经济滞胀”,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世界格局加速演化,美国金融动荡再次出现,并引发了美元在支付、结算、储备这三大功能上的弱化。我认为,不应该将目前的动荡与过去每十年出现一次的美元指数的变化相提并论,因为中国的崛起引发了世界格局拐点性的变化。美元本次的式微不是通常的波动,很可能是拐点性变化,它不同于过去美元地位的波动,甚至可能与美元-黄金脱钩事件的影响等价齐观。


2、质变过程漫长,需要以长期视角把握“去美元化”


但必须明确的是,货币的地位不仅仅取决于其参与经济交易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主体国家对货币支撑力。这种支撑力不仅来源于经济交易和经济实力,还来源于对安全资产以及对于未来风险的掌控能力。其中,一个重要的支撑因素是军事实力和在全球的控制力。目前来看,美国对全球军事的控制能力还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此外,美国的创新能力还在持续提升,其今年的经济状况也并未如部分人预期的差。因此,即使经济格局出现了拐点性变化,我们也要认识到发生质变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在更长的时期内来把握美元在世界的地位。


二、不能将人民币国际化简单地等同于“去美元化”


美元国际地位的下降并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充要条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元地位的变化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存在一定的此消彼涨的关系,但这个关系不是必然的或线性的。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一定要稳固自己的基本盘,尤其是在交易、支付、投资、储备等方面要有扎实的支撑力,稳步推进,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填补美元地位下降带来的缺口来实现国际化。


此外,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欧元、日元、英镑在国际地位上的变化。目前来看,欧洲经济式微的概率远远大于美国,欧洲军力依赖美国和北约的程度在俄乌冲突之后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加速上升,未来欧元的国际地位可能会有更大的下降。因此,要从更广的视角来看待人民币国际化,而不能简单地用零和博弈的思维对标美元,人民币国际化的空间很可能来源于日元、欧元以及英镑的国家空间的下降。通过对中国经济提升和美国经济式微的判断来简单化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可能会步入新的误区。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抓住战略契机,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基础设施,在全球支付体系再造方面推出相应的新举措。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