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地方经济会议密集召开,经济大省们如何挑起“大梁”?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刘英  /  

地方经济会议密集召开,经济大省们如何挑起“大梁”?

发布时间:2025-01-20 作者: 刘英 

当下,广东等多个经济大省也进入省两会时间。此前,各地地方经济工作会议已陆续召开,多个经济大省贯彻中央的部署,表态要“挑起大梁”。

受访者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转自2025年1月13日直财经

image.png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

当下,广东等多个经济大省也进入省两会时间。此前,各地地方经济工作会议已陆续召开,多个经济大省贯彻中央的部署,表态要“挑起大梁”。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广东、江苏、浙江等多个经济大省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系列部署,要力争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聚焦扩大内需

经济大省各有“大招”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首,各经济大省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多次提及扩大内需,各省政策虽然有差异但殊途同归。

广东、浙江、河南等省份将“以更大力度推进‘两新’工作”作为今年扩内需工作的重点。

四川、江苏等更强调通过促进就业、做好教育、医疗、生育、养老以及困难群体保障工作等惠民生方式带动居民消费。

不论是“两新”扩围还是惠民生,本质上都是让居民获得“真金白银”,以此提振消费信心,带动内需扩大。

目前,我国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至30%,提高投资效益是扩内需的另一有效途径,在这一方面各省的部署侧重也有所不同。

广东、浙江等省份强调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作用,江苏、湖北、山东的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要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提振民营企业投资意愿。

培育新质生产力

如何因地制宜?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也是各经济大省未来经济工作关注的重点,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四川、湖北6省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写入2025年任务清单。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认为,由于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各地都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广东强调“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在经济会议中特别提及了 “人工智能+”行动。

这与广东的产业布局密切相关,制造业约占广东GDP比重的三分之一,电子信息产业是第一大支柱产业,规模连续33年位居全国首位。

而浙江更强调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包括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双一流196”工程和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培育西湖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通过人才、资源、成果互相打通来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川与河南在产业部署中也提到了各自的优势产业。

刘英表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各省的政策目标、路径都是清晰的,这种不同兼顾了优化资源配置与提升全国经济效率,体现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多元化、潜力足。

“排头兵”广东

如何突破自我?

2024年前三季度广东省GDP逼近10万亿,占全国的10.5%,持续稳居全国第一,在外贸、机器人产业、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产业等都表现亮眼。

然而,经济体量大,也意味着取得新突破的难度也更大。从2023年的经济增速来看,广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汽车制造业、房地产业发展疲软。

但广东正依据自身优势不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中央经济工作提及的“海洋经济”,也是广东近年来的重要发力点之一。2024年广东省投入超35亿元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多家广东企业加速布局海洋,海洋产业飞速发展。

当前广东进入两会时间,今年又有哪些新任务备受关注。刘英认为,广东可以结合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海洋经济、湾区经济可能都是今年发力的重点。

从广东放眼全国,下好经济全国一盘棋,关键就在于协调发展。

在构建自身发展特色的同时,兼顾扩内需等经济发展“公约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互补,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上更进一步。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